-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反映活动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感知、表象 理性知识—概念、命题 反映活动形式不同 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 符号学习 和复杂程度不同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下位学习 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上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知识学习的作用(P88 三点)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一、知识直观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教学电视和电影等)(单选) C:语言直观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五点四规律) 二、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⑴感性概括⑵理性概括 (二)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四点) (1)通过直观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日全食的演示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进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三)进行组块化编码 (四)适当过度学习 (五)合理进行复习 记忆系统图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一、传统遗忘和保持理论 (一)遗忘的主要规律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 艾宾浩斯用“无意义的音节”为材料做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为“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表明:学习后的不同时间时,保存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里,遗忘较多,较快;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表明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 一般记住后,在5分后重复一遍,30分后再重复一遍,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二)、遗忘产生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 ——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第一,一些似乎已经被遗忘的记忆可以通过再认、重建、重学和启动而获得。 第二,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些不用的记忆会衰退,而另一些同样不用的记忆却能保持终生。 第三,为什么老年人记不住一两天前发生的事情,却能把昔日的琐事和多少年前很少提及的往事回忆得清清楚楚? 2、干扰说 A:前摄抑制:以前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前干扰后) B:倒摄抑制:(后干扰前) C:首因和近因效应:(两头容易记忆,中间容易忘) ——尽量缩短学习材料的长度。 3、同化说 传统的保持和遗忘理论的实验研究材料多来自机械学习过程,甚至是利用无意义音节实验的结果; 动机遗忘理论不仅缺乏较为严密的实验证实,而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遗忘的解释较为困难。 因此,它们对现代课堂教学的指导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有意义学习过程中保持和遗忘难以解释。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用同化论的观点对有意义学习的保持和遗忘过程进行了较为圆满的说明,它们对现实课堂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一)有意义遗忘的利弊 1.对下位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蓝海华腾VA-H系列伺服驱动器 用户手册2.0.pdf
- 国家法定41种传染病大全(就诊科室、传播途径、病原体、检测方法等)及防护措施.doc VIP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T_CECWA 2001-2023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docx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VIP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电力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docx
- 国标GB_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实践.pdf VIP
- 厂房租赁合同.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