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驱动治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凝固性坏死 急性出血 “晕轮征”的组织学特征 Greene RE, Schlamm HT, Oestmann JW.et al. Imaging findings in acute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lo sign. Clin. Infect Dis. 2007 44: 373-9 * 基于“晕轮征”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一项荟萃总结分析全球235例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胸部CT研究,目的在于评价胸部CT用于提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42.9% (P0.01) Greene RE, Schlamm HT, Oestmann JW.et al. Imaging findings in acute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lo sign. Clin. Infect Dis. 2007 44: 373-9 EORTC/MSG标准: 同样需要重视非特征性CT改变的临床意义 De Pauw B, Clin Infect Dis 2008; 46: 1813 绝大多数免疫缺陷的肺曲霉病患者肺部浸润是局限性、而非弥漫性的,表现为至少一个大结节,伴或不伴halo sign。但也可表现为楔形浸润和肺段或肺叶的实变。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特征性和非特征性CT改变 一项荟萃总结分析全球235例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胸部CT研究,目的在于评价胸部CT用于提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Greene RE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7;44(3):373-9. 影像学特征 发生率(%) 结节(直径≥1cm) 94.5% 晕轮征 60.9% 实变 30.2% 结节,梗塞形成 26.8% 空洞性病灶 20.4% 空气支气管像 15.7% 成簇的小结节(直径1cm) 10.6% 胸腔积液 10.6% 一项回顾性研究: 评估非特异性CT改变的临床意义 2003.1-2009.12间的125例次患者,根据EORTC-MSG标准: 符合任一3项特征性CT改变:确诊(proven)或临床诊断(probable)(N=83,对照组) 不符合上述3项特征性病变,但有肺部侵袭性病变(pulmonary infiltrates) (N=42,病例组) 对于预先设定的终点:4/6/12周生存率,两组无显著差别; Nucci M,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0:51:1273-80 非特征性改变可能变为特征性改变, 临床中需提高警惕 特征性CT改变 致密、边界清楚病灶,伴或不伴晕征; 空气新月征 空洞形成 非特征性CT改变 实变; 毛玻璃浸润 胸腔积液 非特征性改变的患者中有26例后续复查了肺部CT,结果显示:42.3%患者变为特征性改变 Nucci M,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0:51:1273-80 66.4% 33.6%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 第52卷第8期第704-709页 新指南: 首次提出了非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的价值 综上所述:建立基于胸部CT的诊断驱动治疗 C. O. Morrissey. Internal Medicine Journal 2008;38:477-495 总体来说,现有研究支持将HRCT检查整合入持续性发热待查(PFUO)患者的管理流程 总 结 血液科侵袭性曲霉病高发且病死率高,但临床治疗常难以兼顾“及时性”和“精准性” 技术发展推动诊断驱动治疗策略应时而生:能同时兼顾“及时性”与“精准性”,是抗真菌治疗的临床新趋势; 早期常规进行肺部CT检查可以缩短IPA的诊断时间,降低死亡率 谢谢 历时8年(2005年-2013年),由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第4版《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于2013年8月在《中华内科杂志》正式公布,在国内外抗真菌治疗指南中首次明确提出“诊断驱动治疗”。由此形成了预防治疗、经验性治疗、诊断驱动治疗(Diagnostic-driven antifungal therapy)和目标治疗的分层治疗策略。 在新版指南中,用“诊断驱动治疗”替代了原来指南中的“抢先治疗”,这一方面,凸显了这一治疗策略的核心,即:以诊断来驱动治疗;同时其内涵(与分层诊断的对应关系)也有所变化,在后面将会论及。 注:“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指南演变(2005年第1版---2007年第2版---2010年第3版---2013年第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