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清照到沈祖.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李清照到沈祖 内容提要在中国词史上,女性词作是伴随着男性词作的发展而演进的。它受到传统文化、个体才性、文体观念和女性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列举了以李清照、徐灿、沈祖棻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及其词作,以此探寻女性词作由最初用自己血泪抒写的生命悲歌,到后来感慨家国沧桑变故的“诗化之词”,再到可与男性词作齐观的“史家之词”、“学者之词”的演进历程。 词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特质,跟诗是不一样的。诗是言志的,它本身的情意内容就有一份感动你的地方。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它的内容、它的这种情意,就使你感动。还有就是它的声调。“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之一),它本身的声调就使人感动。因为诗歌是能够吟诵的,诗歌是一种直接的感发,是言志的,你在读它的时候,从它的情意、声调就直接得到一 种感发。 可是词的兴起是很妙的一件事情,当然最早敦煌的曲子本来就是配合当时流行歌曲歌唱的歌词,内容是非常多样的,不管你是做什么事情的,都可以配合流行的曲调写一首歌词。可是这样的歌词,大家以为它是市井之间的创作,文辞不够典雅,没有人给它印刷也就没有流传。一直到晚清在敦煌石窟的壁中发现了一些卷子,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年有这样的曲子词。以前这些歌词没有刊行,最早刊行的一部集子当然就是《花间集》,而《花间集》编选的目的是给那些个诗人文士在歌筵酒席之间娱宾遣兴的。“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就是使在西园聚会的文人诗客用这些歌词增加他们游园宴赏的快乐,使得那些南国的美女不再唱浅俗的采莲的歌曲。其实那个时候这些歌词,它们跟诗是一种背离,是背叛。因为诗是我自己言我自己的志,可是词呢?是我给歌女写一首美 丽的歌词,叫她去歌唱,我不是言我的志。 那么这样的歌词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我们中国的词学从宋人的笔记开始一直都在探寻,这样既没有言志的价值也没有载道的理想的美女跟爱情的 歌词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大家都在想,也想不出一个道理来。可是理智上虽然没有想出一个道理来,却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以前也讲到的李之仪的文章写到:“(小词)语尽而意不尽”,语言说完了,而意思没有完;“意尽而情不尽”,意思都说完了它的情味还有,不尽之处就引起读者很多的联想。这很多的联想一个是它语言的微妙,还有一个是写作者的身份的微妙,我说是“双重性别”。《花间集》五百首歌词,十八位作者统统是男子。而里边的歌词却大都是用女子的口吻写的,女子的形象、女子的感情、女子的语言,这就是“双重性别”。“双重性别”所以就妙了,因为就性别文化而言,一般社会中,对于男性原有一种性别文化的期待视野。作为男子,社会对之便自有一种科第仕宦的预期,作者有此预期,读者也有此预期,所以对男性所写的女性就自然引发了托喻之想,这是“双重性别”之作用所以形成的性别文化之背景。你想,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妇女说“懒起画蛾眉”,这个很简单,就是这个妇女懒起在画眉。可是是个男子说的“懒起画蛾眉”,就引起读者很多的联想,说这个就是有屈原的意思。这里边就有托喻,是感士不遇,这是“双重性别”的作用。还有呢?就是“双重语境”的作用。怎么会是双重的语境呢?在晚唐五代,干戈扰攘,颠沛流离,其中有两个地区能保持小范围的安定,而且生活也比较富庶。一个就是南唐,一个就是西蜀,而且南唐西蜀的君主都是浪漫的,都喜欢文学艺术,喜欢歌舞宴乐,所以小范围里边他们就在填写歌词。冯正中写道:“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他写的是伤春的小词,可张惠言说他是“忠爱缠绵”,香港的饶宗颐说这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为什么?那就因为冯正中处身的小环境。冯正中身为南唐的宰相,他身负着国家的安危,朝廷里面有党争,进不可以攻,退不可以守,所以他忧思烦乱,他显意识说不出来的话,就写在伤春怨别的小词之中。无意识地、潜意识地有所流露。而读者也因为他有这种双重的语言环境,说他是“忠爱缠绵”,说他是“鞠躬尽瘁”。所以小词给读者很丰富的联想,一个是因为它有“双重的性别”,一个是因为它有“双重的语言环境”。双重的语言环境就使得作者既在无心之中有了另外一层意思,也使读者从双重语境之中想像它有另外一层意 思。 当男性的像《花间集》这样的作品出现的时候,男性的词作对于男性的诗歌传统是一种背离。诗是言志的,而且中国所说的“志”,还不只是你的悲欢哀乐的感情而已。“志”,孔子说“盍各言尔志”,“士志于道”,这个“志”里边有一种理念在其中。得志就要兼善天下,或者退隐就要独善其身。可是女子有这样的资格吗?女子能够想到我是要修身齐家,以后我是要治国平天下的吗?哪一个女子配有这样的理想?哪一个女子敢有这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