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好的气候变暖呢?
孔志国 北京一见智库特约研究员
厘清能源领域的真问题、假问题,找到人类和能源关系的恰当切口与合适姿态,是非常迫切的问题,而这又以梳理能源和人类互相作用的规律,理性定格人类能源观等为前提。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世界不是已经处在能源巨变的过程中,那么也是处在巨变前夕。
借助新发现或者科技进步,风电、太阳能、核聚变、页岩气、可燃冰等新能源,均被各自行业寄予承担能源领域“终极救赎”的厚望。而更多人则看到了互联网和清洁能源结合在一起的威力,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智能能源网、泛能网、云能源等概念的集中出现,是最有力的证明。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一书中甚至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未来的能源使用场景:作为分散式清洁能源点拥有者的每个用户,同时也是互联网连接形成的分散式能源系统的参与者,大家通过能源生产、储存和使用信息的即时交换,实现能源的免费、广泛共享。
人类在互联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蕴藏的潜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上面提到的可能巨变,并非遥不可及。
只是,真正发人深省的,或许不是这次巨变本身,而是促动、形成此次巨变背后的推力:在看待、处理与能源的关系时,人类态度所发生的惊人转变。
人类的能源演进,大致上是沿着高品质能源替代低品质能源的脉络进行的,此次巨变之前,我们还经历过其他重要性差不多的巨变:煤炭之于柴禾,石油之于煤油,以至天然气、水电的使用等。
但是,无论其间如何风云变幻,总体而言,人类在面对能源时的自私、片面、单向度思维,始终如一。
大家通常会强调积极的一面,而忽视、无视不利乃至危害的一面。比如,主张建设水电和核电的声音几十年来一直很大,但在大中型河流建水坝,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循环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核利用过程对人类可能的伤害,现在的估算仍不全面。
还有,大家通常会忙于能源资源的掠夺和攫取,而疏于节省、节制和保护。1950年之前的美国,石油公司为了跑马圈地,不顾汩汩石油白白流失到江河湖泊、海洋陆地,仍然四处树井架、抢油田,结果导致绝大多数关闭油井还有80%的储量可采。而中国的大部分煤矿,长期以来回采率只有30%、40%,浪费严重也可想而知。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现在,人们逐渐跳出思考惯性的禁锢,承认能源的两面性:人类文明的推动力,控制不好也可能是人类文明的毁灭力;由于环境破坏、大气污染、资源消耗如影随形,致力于发展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但是,旧的思维误区还未走出,新的思维误区接踵而至:为倡导新能源文明,过于强调目标的政治正确性,而忽视实施的科学性、可行性;甚至南辕北辙,被某些似是而非的主张或概念绑架,蕴含“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危险。
甚嚣尘上的“第一能源”之争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第一能源”、“唯一能源”的噱头,多如牛毛,可也轻如鸿毛。“第一能源”、“唯一能源”的标准是什么?燃烧效率,市场占有量,还是综合成本效益?仔细想想,不过是不靠谱的“第一”、“唯一”。
原因很简单,无论按照哪一个标准,“第一”都会变的,此时的“第一”或许不同于彼时的“第一”,此国此地的“第一”或许也不同于彼国彼地的“第一”。一定条件下,哪种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处于何等位置,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资源多少有关,和便利性有关,和不同能源品类之间的替代关系有关,和能源科技进步的成就也有关。
例如,剑桥能源创始人丹尼尔?耶金,在其代表性著作《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便指出,能源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人类因能源而愈发感受生活便利、经济的历史。
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期,石油称霸的历史说明了便利因素的重要性。没有内燃机的使用,没有汽车的发明,石油的开采将会停留在低水平和浪费的状态,石油也难以得到推广。
与石油普及几乎同期的电力,逐渐为社会认知、接受的经过,则表明,经济因素何等重要,如果没有电表的出现,就不会出现便宜的电力,而如果电力不足够便宜,就无法普及。
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为何备受诟病?是各国支持的力度不够吗?非也。各国几乎都有配套的产业支持、补贴政策。深究全球范围内光伏、风能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便利、经济与否仍是关键,用起来够不够得心应手,成本够不够低,技术创新够不够精尖,方是社会最多考量的因素。
化石能源促使气候变暖的推断亦未见得站得住脚。
2012年10月13日,在气候变暖理论的发源地和大本营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大卫?罗斯于其供职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已终止16年》的报道,认为人们频繁提到的全球变暖趋势,早在1997年前便已停止。
他整理以全球3000个监测站数据作为支撑的英国气象局资料后发现:1980年之前的40年期间,全球气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