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8大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专题辅导讲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教师用书).ppt

聊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8大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专题辅导讲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教师用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题主要原因需要结合材料一,从材料一中的“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以畜贾游于四方”可分析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特点也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2)题可解读材料二,从中分析出由于政府的重视,徽商得以发展,因此其政治因素是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原因从材料中的“岁科两试”可分析出是科举取士制度及政府的重视。第(3)题从材料中的“周人之急,赈人之乏”可分析出是赈灾,这种积极的作为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第(4)题考查明朝商业发展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答案:(1)地理环境(山地多、可耕土地少)。特点:长途贩运、经营范围广泛。 (2)经商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原因:科举取士、攀附政府。 (3)救急或赈灾。作用: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有益于社会稳定。 (4)都市生活繁荣;反封建思想萌芽;世俗文学发展等。 史学方法系列2:史学研究方法步骤及其原则 一、研究方法 1.“史由论来、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方式包括从材料出发、史实相互印证、甄别与辨伪、史论结合、左图右史、从历史材料中得出历史结论等。 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27.(2012·海南单科·T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 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 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 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 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 “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 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 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 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解析】第(1)题首先概括材料中的背景:对材料“入海为盗”“不足以供给”等提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第(2)题原因从材料中概括,如“断其生路”“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影响一方面从原因找,另一方面从增加国家税收等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明廷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 【习题备用】 一、选择题 1.(2012·苏北四市模拟)“(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 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中国 社会的特质》)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 )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解析】选C。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态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是脆弱的,极易因沉重赋税、动荡局势以及王朝更迭而被破 坏,尤其是在王朝更迭时期,故王朝创立之初都忙于恢复被破 坏的农业,重建小农经济。 2.(2012·南通模拟)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