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赋税制度 第一、隋初的蠲租免税政策 第二,开皇二年,重新颁布均田制[传统社会最重要的问题] 露田一夫80一妇40[口份田],桑田一丁20亩[永业田] ——限制兼并、保障赋税、鼓励垦荒等有积极的意义 ——存在的细节更引人关注:一是,授田的资格: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等,与北齐时相比,范围小了,特权强了;二是、政策落实上大打折扣。 第三、较为完全的财政运转系统[隋富唐强] ——收入形式:田租、户调、力役 ——仓储制度:正仓、转运仓、太仓、军仓和义仓等; ——中央财政:度支(民部、户部)——司农、太府 * 第一章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一、隋朝建立的历史条件 二、隋朝的建立 三、隋朝的统一 四、隋唐史研究的资料及研究 五、隋代大统一格局的形成 六、隋朝的灭亡 第一节、隋朝建立的历史条件 一、 国土开发 二、民族发育 三、文化融合 四、分久必合 统一条件主要有哪些? 一、国土开发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北方经济差距相当大。魏晋南北朝的国土开发主要是指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孙权像 吴国加强了“山越”地区的军事征伐。山越之地相对封闭和原始的状态。孙吴政权数次出兵,并派大批军队驻扎、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带动了当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南方: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南北经济的差异及发展 北方: 《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自汧qiān 、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辏 fú còu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南下的大量移民,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 东晋: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荻塘“溉田二百余顷” 宋:吴兴塘“灌田二千余顷” 梁:豫州 “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 《宋书》卷五四: 扬州(略当江南大部)“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约相当今宁绍平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荆城(今湖北江陵)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 四川盆地“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 。 二、民族发育 一)、北方的四次统一 1、曹操统一北方 2、前秦苻坚统一北方 3、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 4、北周宇文邕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208) 淝水之战(383) 瓜步之战(450) (元嘉北伐) 灭北齐 577 北周武帝 二)、十六国北朝的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迁都洛阳(494年) 三、文化整合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 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 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无论从服饰和风度上,都显示了汉人生活中所受鲜卑文化的影响。河北境内骑射之风的流行,反映了晋末以来北方民族对汉族的巨大影响 。 《李波小妹歌》 :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qiān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魏书》卷五三 1、北朝的雄健之风 北周甲马骑佣 2、南朝的奢糜之俗 南朝的陶牛车 南朝的青瓷羊尊 从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习俗看,北朝多模仿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射之风 南方社会生活则极尽北方东汉以来奢糜之风。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二《江左世族无功臣》条: “而所谓高门大族者,不过雍容令仆,裙屐相高。……此江左风会习尚之极弊也。” 北周统一南方应在情理之中。 4、分久必合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余论》 葛剑雄 著 ——《学说中国》1999.5江西教育出版社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小思考:为什么在南北分裂之时,往往是西北的政权统一东南,北方政权消灭南方政权,或致力于定鼎北方呢? “分”不等于分裂,广义的“分”应该包括分治、自治、分权和各种形式的分化,从这一意义上说,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在分以后会有新的合,而在合以后又必定有新的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倒是一条普遍规律。 这种“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地方(或少数民族)自治化的过程。 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统一成的专制政治、权力所有制经济、排他性的主流文化、中央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