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我会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科协“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七大精神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和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工作。
一、工作回顾
(一)学术交流。
我会自2003年六届理事会确立了以学会综合性学术年会为主,同时由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的专题学术会议的原则,之后于2005年4月在武汉召开了第十届学术年会,同时每年都组织2~3次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专业学术会议。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活跃学术气氛,推进学科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月27~30日我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第11届学术年会。这次会议由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协办。61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资源与环境。
会前编辑出版了论文摘要集,文集共收录论文摘要300余篇,涉及矿物学、矿物岩石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大陆岩石圈演化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地球化学,沉积学及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探讨。
学术交流包括9个大会主题报告和10个分会场的学术报告,另有部分展板。与会的6位院士和两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报告了我国乃至世界科学的前沿研究进展,涉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的重大科学研究的问题。如我国嫦娥工程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就我国深空探测问题做了“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许志琴院士做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进展和展望”,贾承造院士做了“我国油气资源前景与石油地质问题”,刘宝珺院士做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科学思考”,翟裕生院士做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与勘查系统”,刘丛强研究员做了“水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电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王成善教授做了“白垩纪大洋红层从缺氧事件到富氧作用”的报告。此外,会议还邀请了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会长松田准一教授作了题为“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and the mantle――Introduction to Osaka model”的报告。
10个专题分会场分别进行了2天的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中国大陆岩石圈化学结构、岩浆作用及火山活动、化学地球动力学、矿物科学与技术及矿物岩石材料与环境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分会场、沉积学及油气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交流报告300余个。会议“点”“面”结合的学术交流方式充分反映了学科的进展,体现出会议具有很高的学术层次,广泛的代表性,显示度较高,逐渐与国际接轨等特色。
此外,会议在组织形式上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采用国际会议通用的注册系统,网上注册、提交论文;依托有关单位协办,加强了学会与有关单位的合作。
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1月19~21日在昆明举行,110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报告约60个,包括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以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等,以及环境生态地球化学、油气勘查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分形技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等领域的成果,显示了应用地球化学重视应用、理论和应用兼收并蓄的学科发展宗旨。
11月7~12日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联合在广州召开了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230名代表与会,交流报告100余个,涉及的内容包括油气成藏包裹体,造山带、边缘海及沉积盆地流体,热液流体与成矿作用,岩浆作用与熔融包裹体,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新进展等方面。会间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了1天半的专题讲座。
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拟于12月10~17日与有关单位联合在海口召开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目前已收到论文摘要300余篇,300余人报名。交流内容有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地幔柱成矿作用、大面积低温成矿及分散元素成矿作用、碰撞造山与成矿、地质流体与成矿、成矿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模拟、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成矿年代学、现代海底成矿与找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区域找矿理论和方法、重要矿产和危急矿山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
(二)学术期刊出版。我会与有关研究机构共同主办的6种学术期刊2007年均正常出版,发表文章数550篇左右,发行约4000册。所有期刊都被我国重要检索数据库CSCD、CSTPCD、CNKI全文数据库,以及维普、万方、台湾华艺等的来源期刊收录,或被国外知名检索系统CA、AJ等全文收录,其中《岩石学报》进入SCI的核心库,《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被E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