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实词、短语与句子 教学目标:着重讲述古代汉语在实词、短语与句子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点,以便解决由于语法不通而误解句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词类活用 (名词、形容词、数词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动词使动、动宾及动宾语序;双宾; 3、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词类活用 (一)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二)活用与兼类的不同 活用是临时性的,兼类是固定性的。 二、名词用作动词 (一)用作一般动词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隐元左) (二)用作使动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襄二十二) (三)用作意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大同)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用作一般动词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礼记·学记) (二)用作使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恠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三)用作意动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秦策一) 四、数词用作动词 (一)用作一般动词 大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二)用作使动 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汉书·路温舒传) 第二节 短语 词与词组成短语。短语小于句子。 短语的问题有:(所作句子)成分;关系;词序 一、名词作状语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三、动词与宾语的语序 四、双宾语 五、主谓之间加“之”的短语 一、名词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壮语 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像……一样”、“跟……似的”: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像待……似的”: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在……”、“向……”: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龚遂传) 4、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信陵君列传) 5、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 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时间名词“日”“月”“岁”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龚遂传) 2、时间名词“日”“月”“岁”充当状语,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 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 3、时间名词“日”“月”“岁”充当状语,表示追溯往事。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传·成公十六年)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论语·季氏)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灵公不君) (二)特殊的动宾关系 与现汉不同:动作后的宾语,不是受事 施动:施事 与动:(双宾)给予对象 因动:动作原因 为动:动作目的 向动:动作目标 所动:动作处所 位动:动作方位次第 时动:动作发生或持续时间 量动:动作数量 三、动词与宾语的语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 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二年)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位于动词前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强调宾语,“是”“之”复指宾语,置于动词前。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代词“是”作宾语,常置动、介词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葛覃) 是以 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四、双宾语 1.给予、赐予义动词 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成二左) 2.告知、教示义动词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许行) 3.其他涉及两个对象的动词(古有今无)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孟子·万章下) 4.古汉语中的使动可以带双宾语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城濮之战) 五、主谓之间加“之”的短语 成为名词性短语,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未知母之存否。(宣二左)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与?(论语·学而) 第三节 句子 一、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二、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关于主语 制,巌邑也。——主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主语是词组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主语是主谓结构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