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白酒生产机理
一、原料浸润与蒸煮
二、 糖化与发酵
三、 风味物质的形成
白酒生产机理是指酿酒原料转化为成品酒过程中每个工段所涉及到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主要步骤的工艺操作原理。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理解白酒生产过程工艺要点,进而用理论指导生产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节 原料浸润与蒸煮
一、原料浸润
在各种白酒生产工艺中,大多要对经过预处理的原料进行润水,这一工艺过程俗称润料。润料的目的是让原料中的淀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为蒸煮时淀粉糊化,或直接生料发酵创造条件。
润料时的加水量及润料时间的长短由原料特性、水温、润料方法、蒸料方式及发酵工艺而定。
实 例
如汾酒以90℃的水高温润料,但因为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故润料时间为18~20h;
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采用续糟配料、混蒸混烧工艺,以酸性的酒醅拌和润料,因淀粉颗粒在酸性条件下较易润水及糊化,又为多次发酵,故润料只需要几小时。一般而言,热水高温润料更有利于水分吸收、渗入淀粉颗粒内部。
小曲酒生产中要对原料大米进行浸洗。在浸洗过程中除了使大米淀粉充分吸水为糊化创造条件外,同时还除去附于大米上的米糠、尘土及夹杂物。此外,在浸洗过程中大米中的许多成分因溶入浸米水而流失。
二、原料蒸煮
润水后的原料虽然吸收了水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膨胀,但是其中的淀粉颗粒结构并没有解体,仍然不利于后续的糖化发酵。原料蒸煮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润水的基础上使淀粉颗粒进一步吸水、膨胀、进而糊化,以利于淀粉酶的作用。
同时,在高温蒸煮条件下,原辅料也得以灭菌,并排除一些挥发性的不良成分。
在原料蒸煮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许多复杂的物质变化。对于续碴混蒸而言,酒醅中的成分也会与原料中的成分发生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1.淀粉在蒸煮过程中的变化
在蒸煮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原料中的淀粉要顺次经过膨胀、糊化和液化等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蒸煮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糊化后淀粉还可能发生“老化”现象。同时,因为原料和酒曲中淀粉酶系的存在使得一小部分淀粉在蒸煮过程发生“自糖化”。
2.糖的变化
白酒生产中的谷物原料含糖量最高可达4%左右。在蒸煮的升温过程中,原料的自糖化也产生一部分糖。这些糖在蒸煮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变化,尤其是在高压蒸煮的情况下。
(1)羟甲基糠醛的形成
(2)美拉德反应
(3)焦糖的生成
羟甲基糠醛的形成
3.纤维素的变化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蒸煮温度在160℃以下,pH为5.8~6.3范围内,其化学结构不发生变化,而只是吸水膨胀。
4.半纤维素的变化
半纤维素的成分大多为聚戊糖及少量多聚己糖。当原料与酸性酒醅蒸煮时,在高温条件下,聚戊糖会部分的分解为木糖和阿拉伯糖,并均能继续分解为糠醛。这些产物都不能被酵母所利用。多聚己糖则部分分解为糊精和葡萄糖。
半纤维素也存在于粮谷的细胞壁中,故半纤维素的部分水解,也可使细胞壁部分损伤。
(二)含氮物、脂肪及果胶的变化
1.含氮物的变化
原料蒸煮时,当品温在140℃以前,因为蛋白质发生凝固及部分变性,会使可溶性含氮量有所下降;当温度升至140~158℃时,则可溶性含氮量会因发生胶溶作用而增加。
整粒原料的常压蒸煮,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蒸汽通过原料层,在颗粒表面结露成凝缩水;后期是凝缩水向米粒内的渗透,主要作用是使淀粉α-化及蛋白质变性。只有在液态发酵法生产白酒的原料高压蒸煮时,才有可能产生蛋白质的部分胶溶作用。在高压蒸煮整粒谷物时,有20%~50%的谷蛋白进入溶液;若为粉碎的原料,则比例会更大一些。
2.脂肪的变化
脂肪在原料蒸煮过程中的变化很小,即使在140~158℃的高温,也不能使甘油酯充分分解。在液态发酵法的原料高压蒸煮中,也只有5%~10%的脂类物质发生变化。
3.果胶的变化
果胶由多聚半乳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的甲酯化合物所组成。果胶质是原料细胞壁的组成部分,也是细胞间的填充剂。
果胶质中含有许多甲氧基(–OCH3),在蒸煮时果胶质分解,甲氧基会从果胶质中分离出来,生成甲醇和果胶酸。
(三)其他物质变化
蒸料过程中,还有很多微量成分会分解、生成或挥发。例如由于含磷化合物分解出磷酸,以及水解等作用生成一些有机酸,故使酸度增高。若大米的蒸饭时间较长,则不饱和脂肪酸减少的多,而醋酸异戊酯等酯类成分却增加。
物料在蒸煮过程中的含水量也是增加的。
(四)原料蒸煮的一般要求
原料经过蒸煮其目的是有利于微生物和酶的利用,同时还有利于酿酒生产的操作。故此,蒸煮过程并不是越熟越好,蒸煮过于熟烂,淀粉颗粒易溶于水,看起来有利于发酵,但事实上,淀粉颗粒蒸得过于粘糊,转化为糖、糊精过多,从而使醅子发粘,疏松透气性能差,不利于固态发酵生产操作,同时糖分转化过多过快,会引起发酵微生物酵母的早衰,造成发酵前期升温过猛,发酵过快,影响酵母的生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