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赵良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伴有肾脏损害的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在临床上是以短程发热,既而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候群为其主要特征。 【历史回顾】 孙吴热,二道岗热。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KHF) 出血性肾病性肾炎和流行性肾病(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N; nephropathia epidemica, NE)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1982年) 无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登革热、埃搏拉。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肺综合征出血热 1993年) 【 病原学 】 汉滩病毒76-118株( Hantaan virus 76-118) 汉城病毒 (Seoul virus SEOV) A9株 R22株 一、归属和命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目前其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属,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HV)。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结构、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和核酸的同源性将汉坦病毒分为9型。核酸的差异性小于5%者为同型病毒,差异性在5-25%者为不同亚型,差异性大于25%者为不同型。 二、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正二十面体结构。直径85-120nm。是由双层单位膜包绕着比较疏松的线状或颗粒状内浆所组成。病毒表面有棘突。 三、基因构成:出血热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HV基因由大(L)、中(M)、小(S)三个基因片段组成,并且分别编码四个蛋白。L-聚合酶,M-外膜糖蛋白(G1、G2),S-核蛋白(NP)。 NP具有稳定的抗原决定簇和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核蛋白抗体。该抗体在感染EHFV后早期即可出现,在临床上有助于早期诊断。 G1和G2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作用: 1、血凝活性:可产生低PH依赖性细胞融合作用,这一功能可能对感染初期病毒颗粒粘附到受感染细胞表明及随后的病毒脱颗粒有重要作用。 2、中和活性:G1和G2表明具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其结合,这对清除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四、血清学分型:目前HV至少分为9型。 病毒型别 病毒名称 宿主 相关疾病 1 汉滩病毒 76-118,A9 黑线姬鼠 HFRS(经典型) 2 汉城型 SR-11, R22 褐家鼠 HFRS(轻型) 3 普马拉 CG18-20 鼠平 NE 4 希望山 PHV-1 美洲田鼠 — 5 DOBV Dobrava A.flavicollis HNN 6 无名病毒型 NM R11 鹿鼠 HPS 7 纽约型 NY-1 白足鹿鼠 HPS 8 泰国型 Thai 605 B. indica — 9 印度型 Thottapalayam S. murinus — 10 未定型 ① Bayou virus ② Black Creek Canal Virus 【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根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出血热的宿主有170种脊椎动物,我国目前发现有53种动物携带出血热病毒。主要涉及啮齿目动物、食肉目动物、食虫目动物和兔形目动物。主要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以及狗、家猫、兔等。我国主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大林姬鼠。 尚未报道人(患者)作为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病毒血症期很短的缘故。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鼠类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目前认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