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习题答案.docVIP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习题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刿论战》 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7.必以情: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 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古义:进攻 今义:讨伐)。 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 。 4.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5.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6.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 7.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 8.必以信(古义:实情 今义:诚信)。 9.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 10.必以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11.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2.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3.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故逐之) 。2.(民弗从)从:跟从 (战则请从)跟随   。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可以一战)。按照  (必以信)。把 (必以分人) 5.请:请求   (曹刿请见)。允许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加:戴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8. 间:暗暗地,私自(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当中 (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 一会儿,顷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断, (虽与外人间隔)。 时刻, (奉命于危难之间)。 偶尔, (时时而间进)。 文言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忠之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3.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5.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6.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5]? 7.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以情。?  (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   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 战时: 战后: 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 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