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
2、了解杜甫经历及诗歌内容。
3、把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课前案
理解记忆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以唐代为界,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唐及唐代以后,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初年形成。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二、鉴赏诗歌方法:
“四看一抓”: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找意象,抓感情。
三、走进作者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
(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
杜甫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与李白结为挚友。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以《望岳》为代表。
(二)困守长安,穷困潦倒,忧国忧民——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
杜甫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三)安史之乱,尽历艰危,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北上投奔肃宗,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
(四)漂泊西南天地间——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1、沉郁: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2、顿挫: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五、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本诗是第一首。
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六、扫清字词障碍,解释诗句含义。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①玉露: 。②凋伤: 。 ③萧森: 。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④兼天: 。“兼”, 的意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