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曼开题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浅析武汉美食旅游文化——以汉味小吃为例 学生姓名 许曼 学 号 200814130231 系 别 经济与管理系 专 业 旅游管理 届 别 2012届 指导教师 李静玮 职 称 助教 2010 年 10 月 17 日 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外对于该问题的学术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社会经济学家所斯坦·凡勃伦于1899年写成的《有闲阶级论》。该书阐述了由于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促进的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开始向往精神生活的满足。1952年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的出版则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休闲是认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是人沉浸在平和的心态中,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皮普尔的论述,为人们把握休闲学的性质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可以视为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休闲学研究传入我国,包括《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托马斯·古尔德、杰佛瑞·戈比)、《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约翰·凯利)、《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卡拉·亨德森等)等书,从以上西方对旅游跟休闲的研究,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就是说人所保持的平和平静的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精神状态的形成与人的教育、修养、阅历有着直接关系,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个是社会物质、环境在人类思想上的反映。 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就是说,休闲也是工作链条上的重要的一环。All works and no play,makes Jack a dull boy这句西方谚语可以说是完全的诠释了这一概念。 休闲是人类的基本要求和对生活的享受,就是所谓“逸”与“劳”的辩证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缺一不可。现在的工作是为了未来休憩的的快乐,而没有工作的话,一味的休闲也只会让人乏味。 国内对于旅游学,特别是关于饮食旅游的文章,可以说有很多,但是从学术的观点看又不多。市面上的关于饮食旅游的文章或者书籍大多都是流于表面,具有学理性质的研究型文章屈指可数,大多数只是停留于介绍一地的美食和风土人情。笔者于艰难之中,搜集到了《土家族饮食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探析》(《安徽农业科学2011》)、《略论舟山海鲜饮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第四卷第二期)等6篇文章借鉴了对于其它地方的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范式与特点,可归纳如下: 重点介绍当地特色饮食,菜肴。通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等入手,介绍当地的特色饮食可以说是这几篇文章的共性。 有文章对当地对于饮食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论长沙的饮食旅游资源》(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5月)。 综上,可以说国外对旅游学的研究多在理论层面,其中,对于旅游学的基本架构的建设的贡献可以说是十分巨大,但是对于实践方面的文章可以说是不多;而国内研究者对于旅游学,特别的饮食旅游的研究十分稀少,甚至没有一本关于饮食旅游的专著,这个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目前发表的论文当中,只找到关于长沙,舟山,海南等地的饮食旅游研究文章,足以说明在我国,饮食旅游研究这一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武汉筑城3500年来铸就了诸多历史辉煌: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辖市、中华民国的诞生地、中华民族的抗战中心,到新中国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凸显了武汉的政治地位。从长江黄金水道、“九省通衢”,到铁、水、公、空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奠定了武汉的综合交通优势。从历史上的商贸重镇、金融中心,到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体现出武汉的综合经济实力。从楚文化腹地、大码头文化、辛亥首义文化,到“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彰显了武汉风格的“汉派”文化精髓。可以说武汉是一个文化多样丰富的城市,历史的积淀并没有让武汉人有着同南京人一样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上有九头鸟,下有武汉佬”是全国人民对于武汉人的最深刻映像。这般映像却与“文化人”“文明人”相离甚远。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相异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人文历史铸造了不同地区不同的人物个性,也因此诞生了风格浓厚的汉味小吃。笔者通过对汉味小吃的历史文化进行必要地检索和实地考察力图得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汉味小吃原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托实际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力求推广“汉味”、宣传“汉派文化”;从饮食的角度打开武汉旅游的另一个出口。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