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山英雄的鲁迅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山英雄的鲁迅研究 2010-01-10 19:10:28 作者:孙 郁 来源: 浏览次数:212 网友评论 0 条  原文Original   木山英雄的鲁迅研究在日本影响较大,其著作只有《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北京苦住庵记》译成了中文。他的文本与一般日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愿意从悖论的人生经验中考察中日文学的内在紧张度,而他颇富有玄学之力的内省,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少有的存在。   在许多文章里,木山出语不凡,颠覆常识。比如他说在政治理念与审美意识间,鲁迅保持良好的抽象概念与野性思维。这是把握了核心的诊断,也解决了鲁迅认识中理性力量与审判力量并重的问题。中国的一般作家一旦嗜上理论,则损害了文艺。鲁迅却兼而得之。他的文本常常是在是而不是,不是而是中展开自己的主题,诸多苦难在其笔下纷纷崩解。如此深地捕捉鲁迅挫折感里的坚毅的东西,大概与木山的日本经验有关。二战之后,日本知识界意识到自己的前人的失败,就在于过于自信自己的确然性,以为掌握了真理。鲁迅的敢于承担失败又超越失败的选择,昭示了一种精神自塑的可能性。   使木山英雄念念不忘并为之激动的是鲁迅的《野草》。他知道那是个超逻辑的世界,自己也无法以什么理论体系来说明其原貌。木山英雄在此看到了鲁迅思想里本然的存在,自己是虚无的,却又不安于虚无。活着不是为了亲人,而是为了让敌人感到不适,让其知道世界的有限,虽然自己也希望速朽。鲁迅世界纠缠的是无法理喻的存在。五四文人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都是闪着光彩的存在,胡适,陈独秀也是以新人的面目出现在文坛上的。而鲁迅独自在暗影里,与旧的存在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越憎恶过去,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旧的存在,必然要消失在时光中。于是自觉地去肩着黑暗的闸门,解放那些囚禁在牢笼里的人。有趣的是被放到光明处的人,却在诅咒、杀戮开启闸门的殉道者。木山英雄感到了鲁迅在保守与进化间的非凡的目光。旧物未去,新物亦污。女娲以伟岸之美却造出了萎缩的人类,《颓败线的颤动》的老母以残破之躯养育了家人,未料遭到了子女的道德戕害。木山英雄意识到,鲁迅的认知哲学除了尼采式的决然外,拥有自己特有的东西。自我与他人都被罪感所缠绕,于是只能陷于苦难的大泽。解放的路应从心灵里开启,可是彼此隔膜的世界哪里是通道呢?他对鲁迅的回旋式语言的发现是在六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学者尚无深思于此者。八十年代后中国学者的兴奋点,有的就是从木山那里获得启示的。   作为逆俗的研究者,木山英雄续写了东亚“被近代化”的困顿,中国文学经由他的笔,获得了超越国界的思想隐含。在某种意义上说,借他人而照到自我,某些不明晰的存在终于获得了新奇的透视。只有在“他人的自我”里,才可能相逢到真的“自我”。跨国文学研究的魅力,大约与此有关。   译文Translation   Hideo Kiyama’s studies on Lu Xun are very influential in Japan, but only two of his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The “Literary Renaissance” and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and Notes at Beijing Ku Zhu An. Kiyama’s writing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Japanese writers in the following regards: he likes to investigate interior tension in Japanese literature which co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adoxical life experience, and he is good at reflecting upon himself from a metaphysical perspective. Such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unusual in both Japan and China.   In many articles, Kiyama appears to be astonishing or stunning, and his ideas are quite subversive. For instance, he comments that when dealing with political ideas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Lu Xun has kept a good balance between abstract concepts and wild thinking.

文档评论(0)

kang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