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植模式的j中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种植模式探索我们现在使用的中药材,还是不是中医典籍中记载的药材?中药的很多方剂,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传承,像桂枝汤,自东汉时代至今,仍然为中国人的健康服务。但是,东汉时代的桂枝汤和现在的桂枝汤完全一样吗?这恐怕很难说完全一样。首先是药材取材的差异,在东汉时代,绝大部分药材还是以野生为主,人工种植药材应用很少,其次,药材本身也发生着变异,任何物种都是在进化中的,同种植物的有效成分,也会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那么,中药的道地性,该怎么坚持呢?2009年至2011年,中草药价格如过山车一般暴涨暴跌。仅在2010年,在全国537个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109%,个别药材的涨幅高达400%。 但从今年七月份开始,以发改委出手整顿为契机,超涨的中药材价格迅速回落,四个月左右综合200指数的回落幅度超过了20%。在原料药价格暴涨暴跌的背后,反映出中草药原料药产业的问题。药材的种植,是中国人口膨胀的结果,毕竟,在不断增长的人口面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只能靠人工种植的模式来解决。但药材的特殊性,决定由千年古方到精确到分子、原子的现代制药,由辨证论治到辨病给药,用只占总销售额5%的国际市场来改变95%的国内市场……中药由传统到现代化的嬗变,注定要历经艰难。 “洋中药”惊醒沉睡古方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超过50%的人治病时服用中药;患病就医时,首选中药治疗者占24%;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使用过中药。然而我国中药产品仅占全球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160亿美元的3%-5%,有的年份进口的“洋中药”已超过出口额。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巡视员骆诗文介绍,我国中药出口最高值曾达到年创汇7亿美元,但从1996年开始,总体上逐年下降趋势相当明显。2002年,我国6.2亿美元中药出口中,中药中间体等提取物占1.64亿美元,并被境外用作生产洋中成药的原料,销回我国。 日本一家中药企业以我国中成药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销售到我国。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洋中药”竟将我国同类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 “洋中药”的长驱直入,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中药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了业内最时髦的话题,古老的中药配方也成了许多商家甚至国际医药巨头竞相追逐的目标。 “现代化”是拯救中药的良方吗 我国拥有1万多种可药用的植物,有系统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浩瀚的医籍文献资源,在民间还有大量的单方、验方,而这些依靠经验摸索出来的药方,却往往很难说清楚确切疗效。加之,目前中药面临的中医人才队伍质量严重下降趋势、中西医学不同等地位、中医药发展中“废医存药”失误和中医西化等问题,用中药现代化拯救中药似乎是唯一选择。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教授邹健强说,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应用,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问题:如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药材原料的规范化种植(GAP);规范化提取制备工艺(GMP);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质量标准化,实验室管理规范(GLP);规范化临床试验管理(GCP);制剂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生物利用度等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出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确、毒副作用较小的高质量药品。简言之,就是要研制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成药品。 中科院院士孙汉董说,走向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趋势,要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疗效、改良剂型等入手,在尽可能保持中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针对中药现代化,业内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骆诗文说,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外国人不理解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中药至今尚未被国外接受,服用中药的外国人仍然是极少数。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按西方的标准和要求研究中药,以此来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中药国内销售占总销售额的95%,研究和发展中医药一定要立足国内。 中药现代化要过三道“坎”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中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但一些专家认为,中药走向现代化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除文化差异外,中药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中药创新能力弱。中药走向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在于标准化,为了搞清楚中药药理、作用、临床功效等科学数据以及标准化生产工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纷纷在中药研发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而我国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药企业,多数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资产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差,离现代化医药工业优质、标准的生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中药资源日益匮乏。我国中药的出

文档评论(0)

haoxian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