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医半个多世纪的“光明姥姥”
熟悉她的人都称她“光明使者”,认识她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光明姥姥”。她在医院里年龄最大,当然从医时间也最长,但她为患者开的处方却最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眼科诊室,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满面慈爱却又十分认真地在为一个个前来应诊的患者检查眼科疾患。这位今年已届83岁高龄、有着58年医师执业生涯的老人,就是这家医院的眼科专家申敏如教授。
58年,这将近一个甲子的岁月,比很多人的年龄还要长。申敏如教授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从业路?她究竟为多少人带来了欢笑和光明?带着满心的崇敬,2013年9月25日上午9点,记者如约走进了83岁的申敏如教授独居的、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去探寻她近一个甲子的医者履历……
一忍就是五十八年
关于申敏如教授的从业经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的很多人、甚至熟悉她的很多患者都耳熟能详。无论是申敏如教授的同仁、还是熟悉她的患者,提起申敏如教授来,大多唤她“申老”――这是我们对德高望重者的一种充满敬意和爱戴的称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申老出生在重庆。她的祖父是一名药商,外祖父是一名中医,她的父亲做的也是家传的药品经营生意,母亲因耳濡目染,学会了中医知识。申敏如兄弟姐妹11人,无论谁生病,都是母亲自己配中药给孩子们喝。在这种环境下,申敏如很小就耳濡目染,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41年夏天,日军轰炸重庆,申敏如的母亲吃了一碗凉粉后,突患痢疾去世,当时,申敏如只有11岁,她最小的弟弟出生还不足100天。看着襁褓中的弟弟,申敏如垂泪之余,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做一名好医生,挽救病人的生命。
1948年,申敏如到华西大学医学院读“医预系”,1950年转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师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眼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眼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毕华德先生。在医学的海洋中,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申敏如拼命学习,大学5年只回过一次家。1955年,申敏如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的前身――石家庄铁路医院工作。
申老回忆说:“那个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还有石家庄这个地方,但分配通知书下来后,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卷起铺盖,坐上了开往石家庄的火车。石家庄是个新兴城市,在五五年的时候,这个城市跟一个大镇子差不多。我到石家庄下了火车后,一看到这里的萧条景象,眼泪差点儿掉下来――这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但那个时代的人,讲的是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所以,我没等泪珠子掉下来,就赶紧忍住了。谁知道,这一忍就是58年啊,一直到现在……”
申老短短的几句话,却昭示着她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已经默默地把大半生的光阴,奉献给了她钟爱的医学事业……
而据记者了解,当时,一块儿毕业分配到石家庄的3人,有两人先后拿到调函回到了上海,只有申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做事业。
1990年,申老到了退休年龄。那个时候,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医院院区还未改制、还属于铁路系统的医疗机构。当时,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李凤鸣教授希望她能去那里帮忙做一本眼科专业期刊的编审工作,但石家庄铁路分局的领导希望她能为了眼科和医院的发展继续做临床及带教工作。于是,申老便毅然放弃了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以临时工的待遇重回岗位,拿着三百多块钱的返聘工资,依然激情饱满地为患者诊治眼疾;再有人聘请她去外地工作时,她就说:“我哪儿也不去了,就呆在石家庄。这里有我的患者。”为了这句承诺,申老在美国的两个姐姐多次要求她去美国定居,她没去;有的医院高薪聘请她,她没去;北京大学医学部一院请她协助实验室搞科研,她也没去……
申老作出这样的选择,至今还让很多人不理解――早已衣食无忧、功成名就的她,在不少人眼里,本可以选择悠闲、选择享受、选择超脱,甚至还可以选择很多的啊,但她却选择了把根扎在为之奉献了最好年华的岗位上,而且心无旁骛、不辍不悔……
最年长的医生和最小的处方
毕竟岁月不饶人。申老退休后没几年的一天,在骑自行车下班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到了,诊断为“股骨头骨折”,从此便落下了腿疼的老毛病。从那时起,她手里多了一根拐杖,心疼她的很多人心想,这下申老该歇歇了吧?哪知道,她依然拄着拐杖、风雨无阻地按时到医院出诊。
在申老拄着拐杖坚持行医的20多年里,为了不因腿疼而影响工作,每逢出诊她都要服止疼片。长期服药,导致腿部浮肿,行动也越来越困难,于是医院规定她每天上午只能看10个病号,可更多的时候,慕名而来的患者却远远大于这个数,她经常是一直看到下午2点才能离开诊室。
在记者前去医院采访她的那天上午,申老从上午8时30分开始接待求诊患者,直到12点了,诊室外仍有等待的患者。午后1点半,门外不再有等候的患者,就诊的人们一个个满意而去,这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