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欺凌防范与干预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网络欺凌防范与干预的思考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造成身心上的伤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通过分析网络欺凌的卷入者(欺凌行为发出者和被欺凌者)的人格特征、发出网络欺凌的动机两个方面,为网络欺凌的防范提供借鉴;(2)总结网络欺凌的特点,帮助家长及学校管理人员及时识别网络欺凌的卷入者,给予其支持与引导;(3)分析网络欺凌的后果,为卷入网络欺凌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欺凌;青少年;身心健康   “欺凌”(buylling)指“恃强力弱、以多欺寡及持续性的伤害他人的行为”。随着网络以其独特的匿名性、便捷性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开始滋生,同时由于全球互联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交网站使用的增多,网络欺凌开始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很多国家都发生青少年“欺凌性自杀”的悲剧。网络的跨国界性、传播手段多样性、匿名性、传播迅速性都导致欺凌行为影响范围更广、监控干预更难[1]。   青少年是网络欺凌的主要对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范和干预是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难题。本文将主要论述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有关方面,以期为学校和家长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网络欺凌的主客体人格特征、卷入网络欺凌的动机;(2)总结网络欺凌卷入者的情绪行为特点;(3)论述网络欺凌的后果,认知情绪方面和行为方面。   1、网络欺凌的动机   为了找到青少年发出网络欺凌行为的原因,我们首先分析网络欺凌主客体的特点。(1)网络欺凌发出者:人际交往方面,他们在社交中的合作性较低,在同伴群体中不受欢迎,经常会与他人意见相左,在同伴群体中遭到忽视或者排挤,个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而转向在网络中进行宣泄;人格特质方面,他们性格较为内向,自我中心倾向较高,易激惹、冲动性较强。内向的性格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较多的情绪压抑,进而转向在网络中进行发泄。高自我中心倾向使得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法体会别人经受网络欺凌的痛苦。易激惹、冲动性较强使得他们更容易发出不适合的行为。(2)对被欺凌的孩子的普遍特征进行分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他们易受排挤,喜欢独处。人格特质上,他们内向和胆小、没有主见。   对网络欺凌卷入者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到,网络欺凌个体人际交往不良,性格内向,较容易产生情绪压抑的状态。结合已有文献,总结出青少年发出“网络欺凌”的动机:(1)打击报复。网络的特殊情境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力量反抗的个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个体转向网络反抗;(2)发泄情绪,缓解压力。很多网络欺凌的发出者与受害者并不认识,网络欺凌发出者的目的并不是伤害别人,而是通过伤害别人或者看到别人被伤害的痛苦而发泄自己的情绪;(3)出于好奇。青少年探索世界的欲望较成人更加强烈,好奇心更重,同时缺乏对行为后果的正确评估。   以上讨论提醒我们,学校和家长需要对社交不良个体和内向冲动性人格的个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为了避免青少年由于好奇而发出网络欺凌行为,学校和家长要适当引导。   2、网络欺凌卷入者的特点   卷入网络欺凌的青少年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上网时间延长,且倾向于隐藏自己的上网行为;(2)对网络方面的事情更加关注,对其他事情关注度明显降低;(3)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中,易激惹,有回避社交的倾向。学校和家长可从以上几点出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来甄别网络欺凌卷入者。当青少年的行为符合以上特点时,家长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甄别,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给青少年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3、网络欺凌的后果   网络欺凌对青少年认知、情绪、、行为的影响是深远且难以消除的。网络欺凌“反复性”的特点使得被欺凌者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中,者将改变被欺凌者的认知,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欺凌会导致青少年长期的心理伤害,包括丧失自信、沮丧、脾气暴躁、学业成绩下降、逃学,有时还会引发校园暴力或导致自杀。不少欺凌卷入者受到心理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2]。   3.1认知情绪方面   首先,自尊降低,负性情绪增多。网络欺凌对被试的自我评价和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被欺凌者由于受到各种欺凌而产生沮丧、愤怒、压抑等负性情绪,造成自尊水平不断降低。其次,缺乏人际信任,导致社交回避。网络欺凌给青少年造成的伤害具有不易消退的性质[3]。网络欺凌的文字内容一般都是永存的,被欺凌者在害怕或者愤怒的时候更容易翻看这些内容,从而一再体验负性情绪,这无疑会加重个体的身心失调的状况。被欺凌者也会因此对周围人充满戒备,造成人际信任的缺失。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社交回避。   3.2行为方面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