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史不孕患者行IVF―ET妊娠结局分析.docVIP

异位妊娠史不孕患者行IVF―ET妊娠结局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位妊娠史不孕患者行IVF―ET妊娠结局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史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EP组为有EP史行IVF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72例,254周期);非EP组为无EP史行IVF者(172例,241周期),将EP组分为EP 1次组和EP≥2次组,分别比较EP组与非EP组、EP 1次组与EP≥2次组的妊娠情况。结果:EP组与非EP组的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质胚胎数、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 1次组和EP≥2次组仅在受精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病史不孕患者行IVF不会增加重复EP的风险,且与既往EP病史频次无关。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发病率约1%,且近年来呈增高趋势[1]。EP史不孕患者是重复EP的高危人群,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再次EP发生率少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EP史患者行IVF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治疗的172例有EP史不孕患者,将其作为为EP组(254个移植周期);随机选取无EP史行IVF治疗的172例患者,将其作为非EP组(241个移植周期),并将EP组患者按EP病史频次分为EP 1次组133例和EP≥2次组39例。EP组和非EP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IVF方案 长方案或短方案超促排卵。于HCG注射后36 h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体外培养2~3 d行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时间为自然周期排卵后的2~3 d或人工周期注射黄体酮之后的2~3 d。   1.2.2 妊娠结局判定标准 临床妊娠为ET后35 d B超检查有宫内妊娠囊,可见原始心管搏动。异位妊娠的判定根据腹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质胚胎数、流产率、年龄、获卵数、ET周期临床妊娠率、ET周期EP率等妊娠指标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P组与非EP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EP组与非EP组的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质胚胎数、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EP 1次组和EP≥2次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EP 1次组和EP≥2次组仅在受精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EP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患者输卵管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增加不孕及重复EP的风险[2]。有学者统计近10年的EP发病情况,显示患者的既往EP史、下腹部手术史、生殖道感染史及辅助生殖技术成为发病的主要因素[3-4]。既往EP病史患者因输卵管阻塞或粘连、积水而致配子运输障碍成为行IVF助孕的重要指征,为不孕症患者带来了曙光。但EP是IVF的常见妊娠并发症,报道称发生率可达1%~5%,较自然周期高2倍以上,因此成为困扰临床的难题[5-6]。   自然妊娠中,EP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盆腔感染、盆腔手术、人工流产与不孕史。在IVF过程中多采用受精后D2或D3天胚胎移植,植入宫腔胚胎着床尚需3~4 d时间,此期间胚胎可能游走到输卵管,输卵管本身的病理改变可致胚胎无法返回宫腔,造成EP发生[7-8];同时,输卵管炎症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些局部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释放,亦是导致EP的重要原因之一[9]。Knutzen等[10]的模拟移植实验发现,44%的患者注入到宫腔内的培养液可进入输卵管,证明移入的胚胎可以到达输卵管,也可能会因输卵管的病理改变而阻碍其返回宫腔致EP发生。因此IVF过程中EP的危险因素认为与输卵管因素、激素环境与ET技术操作3个方面有关。   EP史不孕患者是IVF的常见患者群,一般认为既往EP病史可能增加行IVF后重复EP的发生,Weigert等[11]的研究支持上述观点,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可知,EP组与非EP组、EP 1次组与EP≥2次组的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