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docVIP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   【关键词】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55-0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研究认为,IBS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1]。临床上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而以腹泻型在临床上多见,约占65%[2]。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大多通过止泻、镇静、抗抑郁、抗焦虑等对症治疗,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3]。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腹泻型IBS的治疗。现就近5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腹泻型IBS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古代虽没有腹泻型IBS病名的记载,但医家对其早有研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腹痛”、“泄泻”范畴。其发病与“郁证”有一定关系,大多数医家认为肝失条达是本病发病的一个主要病机。中医理论中肝与情绪恼怒变化关系最为密切,虽然本病的病证以脾胃表现为主,但其本多在肝,肝失疏泄,致使肝木乘脾,导致脾失健运而泄泻。陈一斌[4]认为,脾胃虚弱,复因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湿从内生,气滞不行,日久化热,传化失常,发生泄泻。高文艳等[5]认为本病初起发病多伤及脾,脾虚经年即可伤及肾阳,使病情缠绵。脾虚久泻则下元失滋,可致命门之火衰惫;肾虚则火不暖土,可导致脾运不健,中阳亏虚,运化失职,从而导致泄泻。也有学者认为,“脾胃为本升降相宜”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同居州,为气机升降出入之要枢,而该病虽为肠道之病,但其本应责之脾胃,脾气虚为该病关键,更应以脾胃为根本[6]。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治法。舒士敏等[7]将腹泻型IBS分为4型:肝郁气滞型,方选丹栀逍遥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寒湿困脾型,方选五苓散加减;肝郁脾虚型,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临床疗效显著。岳妍[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提出清心健脾法,清心即佐金、佐金即平肝、平肝即醒脾,用佐金丸化裁,将黄连、吴茱萸由6∶1改为3∶4再配以蒺藜、佩兰、茯苓等。治疗腹泻型IBS30例,总有效率86.7%。张声生等[9]将36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用辨证论治和西药组用匹维溴胺治疗。中药组辨证分为4型:肝郁脾虚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脾虚湿阻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81.3%。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和70.3%;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 d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   2.2 专方治疗   专方治疗是中医目前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方面的文献也最多。符登[10]运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党参、白术、枳壳等)治疗腹泻型IBS患者52例,运用普鲁本辛、曲美布汀治疗4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4%和69.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补脾益肠丸组和培菲康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袁方[14]报道以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IBS 46例,30 d为1个疗程,治愈27例,显效l5例,无效4例。周玉来等[15]用乌梅丸加减治疗67例,30天为1个疗程,结果有效率为91.1%。张富山[16]采用自拟解郁抑激汤联合多塞平片治疗腹泻型IBS 38例,对照组仅予盐酸多塞平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针灸治疗腹泻型IBS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而且治疗手段较传统针灸更为丰富。王威等[17]采用针刺天枢、上巨虚穴为主治疗腹泻型IBS,对照组口服得舒特。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赵红波等[18]随机将65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参苓白术汤煎剂,配合常规针刺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及神阙穴隔姜灸,每天1次。对照组31例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