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40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病毒繁殖过程 (一)病毒的繁殖过程(见图注解) 金刚烷胺 主要作用于病毒复制早期,阻止A型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干扰宿主细胞中A型流感病毒RNA脱壳和病毒核酸到宿主胞浆的转移而发挥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和深部两类感染。 浅表感染常由表皮癣菌、小孢子菌和毛癣菌等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指甲等部位,发病率高。 治疗药有局部应用的咪康唑克霉唑等以及灰黄霉素和制霉菌素等。 (二)唑类抗真菌药 1)咪唑类(imidazoles) 咪唑类为人工合成的抗真菌药。他们的抗真菌作用与两性霉素 B相似。常用药有克霉唑 ( clotrimazole ),咪康唑(miconazole),酮康唑( ketoconnazole)。 * * * 第一节 抗病毒药 许多流行性传染病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80年代初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抗 AIDS药研究的进展,抗病毒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对病毒感染的治疗包括:抗病毒的化学治疗(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药)、生物治疗(干扰素的应用)和免疫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免疫调节药)三方面。 三种疗法的联合应用,能使药物作用于病毒复制的不同部位,在抗病毒效应上产生协同作用、延缓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使疗效得到提高。 (二)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 1.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如:免疫球蛋白等。 2.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或脱壳,如:盐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 3.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等。 4.产生增强宿主抗病能力的效应蛋白,如:干扰素等。 一、抗艾滋病药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分为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和HIV蛋白酶抑制剂两大类。 1)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喷昔洛韦(penciclovir,PCV)、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伐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泛昔洛韦 (famciclovir,FCV)、地拉韦定(dela-virdine,DLV)、 奈韦拉平(nevirapine NVP)等。 2)HIV蛋白酶抑制剂: 是目前联合用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药物。它们包括沙奎那韦(saquinavir) 、 茚地那韦 (indinavir ,IDV) 、利托那韦 (ritonavir,RTV)、奈非那韦 (nelfinavir,NFV)等。 齐多夫定 zidovudine,AZT 为胸腺嘧啶核苷衍生物,1987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抗HIV感染药。 【药理作用】 它进入细胞后被胸腺嘧啶核苷激酶逐步磷酸化,生成单磷酸、二磷酸及三磷酸AZT,后者竞争性地抑制RNA 逆转录酶,并能插入到病毒DNA链中而抑制DNA 链的延长。 由于AZT三磷酸对HIV 逆转录酶的亲和力比对DNA聚合酶大100倍,故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临床应用】 为治疗艾滋病的首选药,与其它核苷类和非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可获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与剂量和疗程有关。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其它,如喉痛、无力、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失眠、肝功能异常及味觉改变等。 大剂量应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应谨慎使用。 其他抗艾滋病药 二、其他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Riavirin) 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药理作用】 广谱抗病毒药。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对多种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抗RNA病毒作用较强。 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最敏感;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拉萨 热病毒,甲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AV、HCV)等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用于合胞病毒性肺炎、腺病毒肺炎;甲型、乙型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出血热;皮肤单纯疱病毒感染、麻疹及上呼吸道病毒 感染;流行性结膜炎;甲型及丙型肝炎等,治疗丙肝时常与干扰素α合用。 【不良反应】 胃部不适,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血清胆红素升高;偶见皮疹、眩晕,头痛等。 大剂量可引起贫血及网织红细胞增多。 干扰素(Interferons,IFN) 是最早通过基因克隆技术获得的、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是最早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肿瘤作用。 可分 IFNα(白细胞干扰素)、IF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