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解读新教材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 1.(第一遍――粗读)迎合了平常心。 新教材虽然在编写体例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但在数学的知识内容方面,还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应以平常的心态去使用新教材、解读新教材,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先看教材中各个小节可知,本单元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6-10各数认识,二是有关6、7、8、9、10的计算,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出现了总数、求部分数之类的数量关系;再看比较表)如“6-10的认识和加减”比较表: 新教材(20课时) 省编教材(25课时) P42 6、7的认识和加减5 包括求总数和部分数问题P47 6、7、8、9的认识 P 53 8、9的认识和加减5 得数是6、7、8、9 的加法 P 64 10的认识和加减4 (包括求未知加数P70) 1课时) 6、7、8、9减几 用图画表示的加(减)法应用题 10的认识和相关的加减、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P 72 连加连减 2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P 75 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P78 复习与整理  2课时 我记得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头一年,也就是1999年,这时教材还没有编出来,网上发表了相当多的文章,把新课程说得天花乱坠,把新教材说得神乎其神。大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致使一些教师产生了过份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前些时期,有好多同行正常打电话问我,你手上有新教材吗?能不能借我看一下?这种想法,如果出于超前的思想,预先了解一下新教材的编写体例,为教学实验先行一步是好的,如果出于紧张和焦虑哪就不应该了。其实,大可不必)。   2.(第二遍――细读)体味到了新理念 前面已经讲到,新教材的主要知识块没有变,并不是说新教材仅仅是“换汤不换药”,而是解读新教材的角度问题,如知识块没有变,是从数学内容角度去看教材,如果从教与学的角度去分析教材,则可以真切地体味到新教材中的新变化和新理念。如 课时数减少了,情境图增加了; 课时练习模糊了,数感培养突出了; 文字应用题不见了,生活中的数写进教材了。   如 课时数减少了(再来看比较表) ,课时练习模糊了(看书上的练习)。 特别是: 1)大量的情境图,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总体) 2) 新增的“生活中的数”,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3) 强调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发展性。 这些新理念,是需要我们共同来理解,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 ⑴大量的情境图,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注意大量二个字,老师们可以统计一下“6、7的认识”这一小节。  据初步统计,就是第六单元和数学乐园这一部分内容的教材中,大大小小的情境图不少于50幅,(如小朋友观鱼缸-学习基数和序数-P43,小学生涂圆片、分小棒,生日蛋糕、反映家庭人数、门牌号-生活中的数-P46,小朋友捉蝴蝶、收向日葵、摘桃子、蝴蝶采花--用数学中的金色秋天-P47,小山羊喝水P49,动物火车P59、踢足球P61、玩扑克P63、火箭发射P67、小白免搬萝卜P68、小猫钓鱼P71、小鸡觅食P72、猪八戒吃西瓜P74、小鸭子戏水P76、公交车上下客P77、坐电梯谈楼层P78、小熊猫玩竹林P79、小学生报数P80、小猴子划船P80、鸽子找食物P80等等),其中如P42认识6、7时的搞卫生情境、P53认识8、9时的小花园情境、P63认识10时的放飞鸽子情境,以及P51、P58动物世界,还有P82中的实践活动情境等)。     这些情境图,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情景化、活动化”,具有很明显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特点,这与新课标理念是完全吻合的 (课标: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P42、53、64、P44。尤其在“用数学”这一块,将数量关系融入情境图,通过情境图来反映数量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避免了以往的一年级学生因识字困难带来的解题障碍(一年级的怪现象,期终测试不读题,应用题中的文字又不懂)。P47、P51、P58 此外,大量的情境图,还贯穿着“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理念。 要想把这么多的情境图,逼真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是有困难的。 ⑵新增的“生活中的数”,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学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数学。 本教材中的第六单元,虽然在知识块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却显示出了一大特点。如P46和P57“生活中的数”, 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课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