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医药为主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定义,总结以中成药为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病程超过6周的7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采用中成药辨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1~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6.1%。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采用中成药为主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关键词】 腰痛; 非特异性;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84-02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能找到明确原因者约占15%,如骨折、肿瘤、腰椎间盘突出、马尾综合征等。但大部分腰痛找不到明确原因,这类临床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也不能通过客观检查确诊病因的腰痛称之为非特异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大部分能在两周内恢复。但慢性腰痛(6周为慢性腰痛)可严重危害健康[1],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故对于持续超过6周的非特异性腰痛正确的处理很关键。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采用中成药为主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腰痛患者。入选标准为非特异性慢性腰痛超过6周,并得到随访的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属湿热证者未列入本组病例入选范围)。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2~79岁,平均57.1岁;39岁以下5例;40~49岁15例;50~59岁21例,60~69岁23例,70岁以上8例;病程6周~5年,平均26.8周。
1.2 诊断标准
(1)慢性腰痛病程6周以上;(2)排除特异性腰痛(包括外伤、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强直性脊椎炎、骨质疏松症、感染、脊柱手术史6个月以上、心肺功能不全、神经损害、精神系统疾患以及脏器性疾患产生的腰痛等);(3)中医辨证分型,肾精亏损型: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明显,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寒湿腰痛:腰痛冷痛、重着,静卧痛不减,阴雨天可加重,得温痛缓,苔白腻,脉沉迟缓;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活动不利,痛处拒按,舌紫脉涩,或有腰部外伤史。
1.3 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口服中成药为主治疗,辨证为肾精亏虚为主者,以抗骨增生胶囊(1.75 g/次,3次/d,口服)治疗;夹血瘀者,予以仙灵骨葆胶囊(1.5 g/次,2次/d,口服)或骨筋丸胶囊(1.2 g/次,3次/d,口服)治疗;兼寒湿者,予以金乌骨通胶囊(1.05 g/次,3次/d,口服)、木瓜丸(30丸/次,2次/d,口服)为主治疗;对疼痛明显者,同时加服NSAID类药物,如美洛昔康胶囊(7.5 mg/次,1次/d,口服)等。并嘱患者避免过度负重劳动及长时间不良姿势(如弯腰工作)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相关疾病的疗效评定。治愈:腰痛症状消失,功能如常,活动自如;好转:腰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未愈:症状未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治愈+好转。
2 结果
治愈43例(59.7%);好转19例(26.4%);未愈10例(13.9%),总有效率为86.1%。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指一种腰部、腰骶和臀部有明显疼痛不适,但又缺乏明确临床病因的慢性疼痛综合症,约占腰痛的85%以上[2-3]。包括腰肌劳损、横突综合征、肥大性脊柱炎、椎间盘源性腰痛、关节突源性腰痛、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背肌筋膜炎等。这些疾病由于客观诊断依据尚不充分,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之间关联性不强,治疗亦常缺乏针对性,其真正的病因尚不确切,或存在争议。因此非特异性腰痛是一个恰当的诊断。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一般认为与由于腰部肌肉筋膜的慢性劳损、骨关节的慢性炎症、腰骶椎的畸形,以及外伤后遗症等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压迫脊神经后支、腰部的神经末梢及坐骨神经等有关。并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吸烟因素、外界环境变化、心理社会行为因素等关系密切[4-5]。
中医学对腰痛有着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腰痛一证在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论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提出了肾虚腰痛的特点。《七松岩集?腰痛》言:“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闪肭锉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而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指出腰痛常见的病因和和证型特点。
慢性腰痛反复发作,其证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劳伤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