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49(人民版必修1)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秦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度、赋税制度等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度。两汉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基本制度,使各种制度趋向完备。另外,西汉初年的封国制则从反面证明了郡县制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因此,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两汉时期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确立、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编户齐民及其封建国家的负担。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东汉末年刺史地位、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汉承秦制而又有所损益的认识。
▲阅读理解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整体特征: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并对“秦制”有些损(苛法、重赋、繁役等)益(监察、选官、赋役)变化,使中央集权政治更加巩固。
知识点分解
▲两汉时期的监察、地方行政、选官、统治人民、赋税等方面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对官吏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选拔官吏的制度——征召、察举制;役使(管理)百姓的制度——编户齐民制度
一、对官吏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1、监察制度形成于何时?
秦朝。在中央设置御使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物
2、西汉时期有何新发展?刺史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刺史级别和职责是什么?)
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更为严密,形成了刺史制度
建立: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视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东汉时期又有何变化(三点)?
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东汉时,监察区域州,逐渐变成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地方行政区域。
▲阅读教材35页材料: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
(注:“传”指驿站所备的车;“中兴”指东汉建立;“录囚徒”指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考殿最”指考核政绩或军功的差等,下等为“殿”,上等为“最”;“计吏”指呈送计簿的官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东汉以前,刺史是如何监察地方官吏的?
(2)和以前相比,东汉时期的刺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他们每年乘车巡察各地,检阅刑狱,考察地方长官政绩,年终上奏皇帝。
(2)由原来没有固定的治所变为有固定的治所;由原来亲自到京师上奏皇帝变为只委派一般官吏上奏皇帝。这一变化表明刺史由执行监察权的官吏变为地方长官,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失去了监察官的作用,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4、阅读:分析两汉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这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代统治者所借鉴。
当前,我国可以借鉴两汉监察制度的长处,建立起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监察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真正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
▲北宋和明朝起到监察作用的地方官员是(通判)(提刑案察使),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又进一步设置了哪些机构来监视、侦察官民?(厂卫特务机构)
二、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1、汉初的地方管理体制是什么?列举秦、汉、北宋、元、明等各朝的地方管理体制
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
秦——郡县制;汉——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北宋——地方分权,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司法权集中到中央;元——行省制度;明——废行省,三司分权
2、郡县制在两汉时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极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因为监察区域州,逐渐变成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地方行政区域。
3、汉初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其中名义上受朝廷节制,实际上与割据势力无异的是(王国),(侯国)相当于县,诸侯享用租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分析汉初封国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汉初实行封国制的目的是什么?
汉初刘邦担心统治不稳,封同姓子侄为王
目的是巩固统治
4、汉初政策上最大的失误是什么?导致什么后果(诸侯王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后来是如何解决的?(皇帝、两个措施及各自的结果)(解决的条件: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
最大的失误是实行封国制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封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他还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结果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列举汉代、北宋、明代为了防止和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而采取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古诗文阅读(4.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古诗文阅读(5.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修辞及语言运用新题(4.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古诗文阅读(2.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古诗文阅读(3.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1.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1.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3.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6.doc
-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地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拼音(1.doc
-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52 人民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4 人民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73 人民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72 人民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70 人民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48 人民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5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0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6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doc
- 2012高中历史 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4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doc
最近下载
- Q/SH 0706-2016 金属材料验证性检验导则.pdf VIP
- 明清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文化因素.docx VIP
-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八省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四十九 .pdf VIP
- 物流项目管理第一章.ppt VIP
- 物流项目管理案例分析.docx VIP
- [黔西南]2024年贵州黔西南州红十字会引进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现代数值计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黔西南]2024年贵州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引进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4年05月贵州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引进人才笔试历年典型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