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大南戏 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简要概述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角色行当 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展开剧情,其他角色皆为配角。 生:一般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以上戏中的男主角指的是小生,一般扮演书生、秀才、状元之类的人物。 旦:戏中的女主角,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为青年女子。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诨的特征。 外:南戏中的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音乐特点 ①南戏唱腔称南曲,曲调属五声音阶,多平稳进行,有其惯用的特性音调,形成南曲唱腔绵密柔丽的特色。唱词用韵基本上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之别,每套曲牌不限一韵。节奏规整舒长,字少腔多。其节拍形式,除散板﹑慢板﹑快板与北曲相同外,还应用了一种更慢的节拍──赠板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更为深刻细腻。 ②音乐结构形式原系民歌体,形式活泼﹑自由,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曲牌联套结构。每套曲牌可以分为引子﹑过曲(中间主体部分)和尾声 3部分。它虽有一定的联套程序,但在实际运用时相当灵活,并创造出集曲和南北合套等新的处理曲牌形式及套曲结构的方法,丰富﹑扩展了原有曲牌的表现力。 ③南曲对宫调的运用虽较自由;但作为套曲结构,仍须考虑曲牌的前后连接在调高﹑音域及曲调方面的和谐统一。因此,各种曲牌需要有一定的归属和类别,为编制新腔和演员的演唱提供方便。因此,南曲的用宫调比较自由,每出每套皆不限一种宫调,这在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是一种进步。 ④南戏的各种角色均可演唱;除独唱外,还有对唱﹑同唱及“合唱”。独唱用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对唱﹑同唱用以交流人物间的思想情感和促进戏剧矛盾的发展,“合唱”用以突出语意。烘托气氛和渲染环境,这些都是增强戏剧性的重要手法。在南北曲交流中,南曲吸收了北曲的一些演唱技巧,在演唱艺术上有很大提高。 ⑤前期,南戏的演唱以徒歌为主。这种徒歌常以板来控制节奏和衬托唱腔。后来,以笛﹑鼓﹑板为主要伴奏乐器,如明代沈德符《顾曲杂言》所说:“南曲不仗弦索为节奏。”至于加用笙﹑琵琶﹑三弦等为唱腔伴奏,可能是明代以后的情况。 赏析《荆钗记》 剧情简介 写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家贫却才华横溢,与钱玉莲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玉莲拒绝豪富孙汝权求婚,以木头荆钗为聘,和十朋结为夫妇,并立誓永不相负。未久,十朋考中状元,拒绝万俟丞相招赘。万俟授意孙汝权纂改十朋家书为休书,玉莲接信后含冤投入瓯江自尽。十朋得知妻亡,痛不欲生,立誓终生不再娶。 玉莲被福州安抚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喜闻万俟逼婚真相,却又复得十朋病死的误传,也立誓终生不再嫁。5年后,万俟遭贬,十朋擢升吉安太守,绕道路过温州,至江心寺追荐亡妻,恰逢玉莲也来寺拈香悼夫,两人惊疑如梦。在退隐的邓尚书热心撮合下,当元霄千盏红灯映亮瓯江时,夫妻以荆钗为凭,重新团聚。 荆钗记》作者作者柯丹丘。写宋代文人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特色是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其次,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紧凑。再次,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 据《紫桃轩杂缀》、《瓯江逸志》记载,故事原型写的是十朋负心抛弃玉莲,玉莲投江自尽,与《王魁》、《赵贞玉》属同一类型。今传本改为歌颂“义夫节妇”生死不渝的夫妇之爱,与《琵琶记》改蔡二郎的不道德为蔡伯喈的纯孝,强调“关风化”的倾向是一致的。这体现了元末把书生作为歌颂对象的风气,也与在南方戏剧圈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