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1.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国家优势的理论最早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以“地域分工论”作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提出了绝对优势说。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1817?年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相对优势说,指出即使一国在每种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只要各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成产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的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相对优势的关键在于比较,其精髓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20世纪20~30年代,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各国生产要素禀赋(如劳动、资本和土地等)丰裕程度的差别,导致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这就使得具有相同要素构成比例(即生产函数相同)的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国际贸易由此得以发生。要素禀赋理论是对单一要素的古典贸易理论模型的修正和完善?实际上无论是劳动生产率差异还是要素禀赋差异,其核心都是每单位产品中的要素含量的差异,也就是成本差异,只是二者对商品价值的来源理解不同,而且二者都认为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最直接原因,由于国际贸易导致的一国相对价格改变,也是该国获取利益的源泉。因此,将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上的技术差异论和建立在要素存量不同基础上的要素禀赋差异统称为比较优势理论。但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禀赋结构差异——要素相对价格差异——相同产品相对价格差异——国际贸易——产品相对价格变化——贸易利益的获得这样一条根本的推导思路中,其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这两个苛刻的假设为前提的,因而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3.新形势 当前,世界国际分工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形势和新特点。首先,二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分工日益为世界工业分工为主导形式的国际分工所取代;其次,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技术、工艺为基础的分工;再次,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产业部门内的分工;并且,由国内市场调节的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分工过渡到由跨国公司的企业内部的分工;最后水平型国际分工已经开始逐渐多与垂直型国际分工。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工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1)传统的垂直型分工正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的多层次崭新新格局产业间分工;(2)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国际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3)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表现为在产业链条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产业边界在弱化,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的作用在提升。 4.中国地位  对于世界国际分工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有该如何面对呢? 从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来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我国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底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西方发达国家把大量资本投入中国主要还是由于最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制造业生产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工业配套能力较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社会与政治稳定等等。 但是中国制造业本身也存在很多劣势:很少有属于中国的世界知名品牌,物流成本高,物流企业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结构不合理。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规模和质量上的显著差距。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的,在世界范围内站得住脚的工业制造体系。在一定时期不能占领价值链生产的高端的情况下,就不得不继续凭借其廉价劳动力等资源,进入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生产体系,这当然就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种在过去全球价值链下的代加工模式优劣主要表现在: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30年,进出口、贸易量、经济总量、国民收入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沿海区域带发展的户要动力就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外资进行加工贸易,或积极主动地接受发达国家企业的外包订单,为其进行代加工生产。沿海一带企业通过以代工方式切入大购买商或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不断积累资金,积累资本,扩大规模,进行专业化生产加工,有利于规模效应的出现;另一方面,当代工企业的纵向施压会使代工企业为豁得继续生存的机会而不断改进自己,甚至向国外进口先进设备以提高自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有母公司直接教授新技术或提供新设备给代工业以助其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