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进展(综述) 发表者:黄晓钟 4787人已访问 【 《上海医学》2009年8月发表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疾病,发病可以累及所有的年龄、种族、社会阶层,每年十万人中的发病率约为56~122人[1],而且近年来有盛行的趋势。2007年 Menon J报道,在美国,DVT每年要夺走5~20万个生命,在英国,紧接着冠心病与心肌梗塞后,DVT是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其造成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占住院死亡10% [2],造成高发生率的静脉高压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严重影响肢体的功能与患者的生命质量。由于临床经典治疗的效果并不满意,因此大量关注还都集中在血栓发病或再发的预防,急性血栓治疗上的系统阐述并不多见。上海仁济医院血管外科黄晓钟 1? DVT的病因与演变 1.1 致病原因 1849年,鲁道夫·威尔休阐述的血液淤滞、高凝状态、和血管结构损伤的“血栓形成三角”原因,依旧是目前公认的病因,并作为鉴定病人是否处于DVT危险的依据。制动是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时间空中旅行、手术后、产后、重病恢复期和瘫痪等。引起血液高凝的情况众多,如恶性肿瘤、全身性感染、妊娠、手术、肥胖和口服避孕药,血液中凝血物质或因子增多和抗凝物减少以及造成静脉内膜损伤者,则为外伤、手术、导管插入、放射和管腔狭窄等[3]。2001年,Nicolaides 等报道,心脑血管意外、髋关节置换术、多发性创伤、全膝置换术和髋部骨折等,并发DVT者占40~50%;而心肌梗死、前列腺切除术、脊柱损伤和神经外科手术等,则为20~30%[4]。 1.2 病程演变 DVT一旦形成,下肢深静脉回流立刻受阻,如不能及时袪除血栓,血栓段远侧管腔内淤滞的血液不断继发形成血栓,导致血栓蔓延,血栓段的瓣膜被破坏,患肢严重静脉高压造成肢体的肿胀与疼痛、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如果血栓形成蔓延累及了毛细血管水平则引起股白肿(Phlegmasia Cerulean Dolens PCD),特征是肢体的苍白与水肿,不及时处理将发展为静脉性坏疽[2],临床上与之相关的死亡率达20~41%[5]。血栓逐步再通过程中,病变段瓣膜都将为血栓破坏,又造成血流倒流性病变,使患肢静脉处于郁血和高压状态而进入PTS阶段,其临床特征为肢体水肿、胀痛,静脉性营养改变与慢性溃疡。估计约80%以上的DVT会最终发展为PTS症状,同时有4~15%发展为静脉溃疡[6]。 2? DVT的治疗进展 常规的DVT治疗包括发病初始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紧接持续长期的抗VitK治疗,如华发令。该治疗在临床上显示出能有效的减少血栓蔓延与复发,减少PE与死亡的危险[7]。然而,抗凝药物对于减小血栓范围与病程的效果微小,对治疗PCD无效。抗凝药物由于不能溶解血栓因而一般不能阻止病程发展为PTS。 近年来,以减少血栓负荷为目标的侵入性技术越来越多被关注与应用。80年代,全身系统性溶栓(尿激酶、链激酶或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被证实可以使血栓溶解,溶栓率虽较抗凝治疗提高4倍以上,但过敏反应、颅内出血与腹膜后出血大血肿不良副作用增加。90年代初,“ 经皮导管灌注直接溶栓术”开始用于临床,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直接将纤溶酶原激活物集中输入血栓中,这可能更有效地局部溶栓并恢复静脉的通畅,同时减少系统溶栓相关的危险,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上被得到应用与关注。国内也有采用CDT治疗急性DVT的成功经验报道[8]。 3?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CDT的优点是使高浓度的溶栓药物经导管直接灌注入血栓中,达到最佳溶栓效果,而全身溶栓药物的浓度很低,显著降低全身出血等并发症。如果时机选择得当,血栓完全溶解率可达85%~90%,从而能保护静脉管壁、瓣膜和小腿肌肉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高压而避免PTS的发生率。1994年,Semba等[9]首先报道治疗21例(27条患肢)的经验,认为这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安全而有效的方法。1999年,Mewissen等[10]在总结了北美63所医疗机构CDT治疗287例(303侧肢体)髂-股和股-腘静脉DVT的结果后,认为这是个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此外,在PCD治疗上,CDT治疗虽然缺乏一系列严格的对照性随机研究得出其明确有效的结论,但是,鉴于有限的治疗PCD手段和其20~40%的死亡率,临床上发现手术取栓后进行CDT治疗可降低截肢与死亡[11,12]。目前文献报道一般都支持CDT作为急性肢体抢救的方法。 3.1 方法 根据静脉造影显示血栓的部位、范围,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与不同口径

文档评论(0)

kxiachi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