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字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是文字 1.1文字 关于什么是文字,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简单列举两个定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具。 语言发之于口,转瞬即逝,不能传到异地,流于异时。而文字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它可以借助一套符号把人们说过的话或者想说的话固定在书面上。清代语言学家陈酆在《东塾读书记》表述过这样的思想:“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为意与声之迹也。” 文字的作用或功能就是用来记录语言,它使得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人能够借助文字这一工具交流思想、表情达意,它能够把人类的活动以及劳动生活的经验记载下来,使得后人借此了解先民的生活,并在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进。 1.2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和语言,它们都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两套不同的符号系统。就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言,语言是第一位的,而文字是第二位的,文字是依附于语言,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 1.3文字的分类 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拼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这种分类的依据是文字形体显示的是语义还是语音,即从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例如:英语的book,汉语的“木”等。 但是无论表意文字还是拼音文字,它们的职能都是记录语言,是语言的载体。音和义是语言的两大要素,无论是表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它们都同时记录语言的音和义,不可能只记录音或义,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因此为了不混淆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构形的依据,准确讲,英语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拼音文字可以借助为数不多的字母拼出语言中所有的词,例如英语。而表意文字则借助符号直接表示词或语素的意义。例如汉语。像符号“目、日、夕、山、月、牛、羊、水”等。 我们的汉字则属于表意范畴的文字。汉字中大量存在的是形声字,虽然声旁有表音作用,但是借助形旁仍然可以知道汉字的意义类别,如:“痛”“铜”“筒”“顾”,因而汉字是属于表意范畴的文字。 近些年,有的学者把汉字看成是意音体系的文字。 1.4文字的起源 处于太古蒙昧时代的人类是不会有文字的,文字的产生一般认为是在奴隶社会的初期,也就是国家出现的时候。但是文字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祖先长期摸索的结果。 根据古代传说及晚近的出土资料,可以知道,在文字出现之前,曾有过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和图画记事三个阶段。 结绳记事的传说出现在中国的《周易》、《庄子》以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 《周易·系词》:“上古结绳而治。”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网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裁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这些传说,虽然没有直接的史实可资凭信,从世界上后开化的民族也有结绳记事的情况,据此推测,结绳记事可能是人类处于未很开化时期的共有现象。 至于结绳记事的方法,东汉的郑玄《周易注》曾有这样的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绳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契刻记事:契就是刻。契刻记事就是刻木记事。用契刻的方法记事在尚未开化的民族中也是常有的事。我国历史上的记载: 《魏书·帝纪叙》说到拓跋族的祖先“不为文字,刻木记契而已”。 《隋书·突厥传》也说到突厥族的祖先是“无文字,刻木为契”。 我们祖先契刻记事的方法大概也是在竹木上契刻一些痕迹或图形,作为符契、凭证等。 这些痕迹或图形约有两种:一种是缺齿般的,一种是线条般的。缺齿般的可能分为左右两半,在凑合的地方刻成齿形。订立契约的双方各执一半,左半常用作索偿的凭证。如《老子》云:“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意思就是“拿了索偿的凭证而不向人索债”。这种索偿的凭证就是古书上所说的左契或左券。 图画记事:利用绘画表示一定的意义。例如我国出土的陶器上有人形,兽形、鸟形、虫形等,略具轮廓。比图画简单,具有文字画的意味。 文字画虽然可以用语言说出来,但是它还不能够和语言中的语素联系,而且,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时这种图画方法太过繁琐,不便书写。因此,文字画又再向前发展,用简单的图画代表单个的词语,由逼真的描绘走向简略的书写,并且有了一定的读音,这样正是的文字便产生了。 关于文字的起源,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一是关于历史上记载的仓颉造字,一是文字产生的时代。 关于文字的起源,历史上有仓颉造字、沮诵造字这样的传说,更多的是关于仓颉造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