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四孝》上说圣俗之差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二十四孝》到圣与俗 作者:赵天一 学号:0902022 专业:宗教学 选修课内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完成时间:2011.6.5 概要:《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童蒙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对后世影响极深。然而,继鲁迅《二十四孝图》一文写作之后,对于《二十四孝》的批判非常激烈。近些年,又出现了重新学习《二十四孝》的现象。本文主要目的是指出《二十四孝》的价值,以及《二十四孝》之所以被鲁迅批判,被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原因。并以此引申到讨论圣人与俗人的生活方式的差异问题。 关键词:二十四孝 伦理 圣与俗 《二十四孝》一书,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本书对中国至元以来的社会影响非常深刻,被做成画册而广泛流传。 全书共24个孝子的故事,记叙的故事大同小异,即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孝子不辞劳苦甚至舍弃性命去做。 上个世纪初,《二十四孝》尚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直到鲁迅的时代,还是非常重要非常流行的读本或是画册一类的童蒙读物。然而针对此书,鲁迅先生专门在《朝花夕拾》一书中辑录了《二十四孝图》一文来表示他对于《二十四孝》一书的厌恶之情。其实严格地说,他所厌恶的实在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依我的观点,这也确实是“二十四孝”故事中最为极端的两个。以下为两故事梗概: 老莱子,周楚国人,事二亲至孝。师觉授首列其为《孝子传》人物之一,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烂之衣。为饮,上堂脚 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者,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敦煌遗书《孝子传》所载略同,只是更 为形象生动。《孝诗》有赞;“七十已中寿,人生似此稀。绝怜老莱子,犹反作儿戏”。 郭巨,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搜神记》记其孝行曰:“昔有郭巨者,字文气,河内 人也。家贫,养母至孝。巨有一子,年始两岁,巨语妻曰:‘今饥贫如此,老母年高,供勤孝养,恐不安存。所有美味,每减与子,今母饥羸,乃由此小儿。儿可再 有,母难重见。今共卿杀子,而存母命。’妻从夫言,不敢有违。其妻抱子往向后园树下,欲致子命。巨身掘地,欲拟埋之,语其妻曰:‘子命尽未?’妻不忍即 害,必称已死。巨掘地得一尺,乃得黄金一釜,釜上有铭曰:‘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 这里我们看到,鲁迅对于这两个人的表现,第一个是对于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犹自“装嫩”,以小孩子的模样娱乐父母的行为表示恶心——“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第二个则是郭巨埋掉自己的小儿子的事情过于不近人情,太过恐怖了。 然而被很多人——犹是以此类文章批判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堕落有罪的人忽略掉的——无论他们是真的没看见还是装作没看见的,即是下面这句:“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即是说,老莱子这一做法,本是在当时情况下说不定是非常正常而且适当的行为,但是在许多虚伪的后代的“道学先生”那里,便成了叫人恶心的奇怪行为。还逼着小孩子读,而且要求人去效仿,这便是逼着人做傻事了——难免叫人觉得反感。 由这《二十四孝》,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我们这里将要讨论的不仅仅是有些怪事和温暖之事的《二十四孝》,我们要说的还包括圣人之言,无论东方或是西方。 《二十四孝》一书,其实讲了很多有趣而且感人的事情。比如“怀橘遗亲”的故事,即三国时期的陆绩,小的时候被称作神童。后来有一次被袁术召见并宴请他,他在走的时候怀里揣着橘子。橘子滚了出来,袁术说:“陆郎你还要带走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说因为母亲喜欢吃橘子,所以想偷偷带几个回去给母亲吃。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入选二十四孝,行为的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惊人的地方,惊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年龄只有六岁。六岁的小孩子被当时的大人物招去做客,泰然自定不说,还露出天真的一面偷藏橘子回去送给母亲,孩子的天真可爱和聪慧才是这篇故事的重点。 《二十四孝》讲孝道,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出在,《二十四孝》讲孝道的时候很少提到慈祥的父母。而且在《二十四孝》里有些父母还往往比较恶劣——比如舜的父亲、卧冰求鲤中王祥的继母、芦衣顺母里面周闵损的继母等,这才是《二十四孝》不招人喜欢的原因。因为当亲子关系并没有那么好的时候,强力逼迫儿女对父母尽孝,在普通人和人交往之中是不合理的。同样的讲究孝道,在佛教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则更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