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等。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等。
■教育发展的供求关系的变化,是教育变革的动力
我们国家于今年夏天召开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颁布和通过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规划纲要,这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这个纲要公布以前,今年6月份国家曾公布过一个纲要叫《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我本人也是这两个规划纲要的参与者。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处在一个新的起点。我经常说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场大变革的前夜,有人半正经半玩笑地问我,前半夜还是后半夜?提问的背后是大家的疑虑:教育能改变吗?有戏吗?面对当前比较严峻的教育现实,不光是学生和家长,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也有这个担忧。
有一个记者,他有个三岁的小孩,他问我:你觉得我这个孩子以后有没有希望?也就是说能不能享受稍微好一点的教育。我说可能有希望,他有点担忧。他现在已经开始为进入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作准备了,怎么买房,怎么上幼儿园,怎么就近上名校,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我对教育改革的态度比很多人更为乐观。为什么说教育是可以改变的?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某种程度上是大势所趋,而不完全是我们的认识提高了,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最大的现实动力。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学龄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大、中、小学都开始面临生源危机。从统计数字来看,2000年到2009年,小学生的在校人数下降了1/4,学校数减少了40%,高考人数3年下降了100万,2008年是最高点,全国考生1050多万,以后每年还将下降30万左右。这个供求关系的改变是非常大的,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迫使学校必须重新定位自己。
高考人口的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个现象——第三次留学高峰,小留学生越来越多。中国的留学热潮,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一次,改革开放国门刚刚打开,大家都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大规模出国是80年代末。第三次就是最近几年。这个原因很复杂,但对于青少年而言,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逃避应试教育,用脚投票,不跟你玩了。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的高中开始举办国际班,参加美国SAT考试等等,势不可挡。
这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改,我们很多优秀的人就都走了。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不满,有可能转化为促进教育变革的一个实际动力。供求关系的极大改善,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与日俱增,整体而言,中国教育已经度过了此前很长一段时期的极度短缺状态,进入了相对宽松的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追求一种更为理想的教育,所以教育变革势在必行。为什么当年中国要改革开放,因为你的经济要停顿了,必须走这条路,现在你的教育也到了这个地步,不改不行了。为什么我对教育变革抱有信心?是形势逼人。
■我们的教育弊病,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存在,如学生负担过重、智育至上
如果我们现场做个调查,您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什么?好的教育是什么?我相信答案会非常不一致。
就是教育向何处去?很多的家长、教师、学生比较容易倾向于所谓好的教育就是上某某名牌大学和名牌高中。如果这就是好的教育,那我们的教育改革确实没有希望了,也不用改革了。所以,奠定一个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形成关于改革的教育共识也是一个真问题。否则的话,我们像此前多年说的工作一样,往往还是在原地踏步,就是重复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事情。
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问题,抽象的答案是很容易的,但真的形成一个明确的价值方向并不是那么容易。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30年前中国刚刚对外开放的时候,中国和美国都对对方有充分的好奇,互派代表团考察对方的教育。美国代表团到中国学校一看,不得了了,书声琅琅、纪律严明、意气风发,断言30年之后中国的教育肯定超过美国。中国的教育代表团到美国一看,美国的学生自由散漫、没有作业、吊儿郎当,断言中国的教育30年之后一定超过美国。现在30年已经过去了,奇迹并没有发生。美国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教大国,中国的学生仍在应试教育的苦海中挣扎,越陷越深。
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弊病,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如学生负担过重、智育至上等等,只不过我们没有接受教训,没有开辟一条新路。所以我们今天就面临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责任,向何处去的问题,要树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JA压力变送器说明书.pdf VIP
- ACS800故障代码大全.pdf VIP
- 铁路分公司社会招聘公告.doc VIP
- 第5章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及催化作用ppt课件.ppt
- 建筑设计任务书模板.doc VIP
- 一种基于GWO-DBO算法的Web微服务组合优化方法.pdf VIP
- 数学(第七版 下册)(机械建筑类)目录.pptx VIP
- [中国地图出版社初中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doc VIP
- 税收实务说课稿徐桂峰.doc VIP
- ISO 10009-2024 Quality management. Guidance for quality too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质量管理. 质量工具及其应用指南.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