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窦文涛:无相是主持的最高境界
在某个行业呆得久了,就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这个行业的气息。人们便可据此推断当事人的身份与职业。但在凤凰卫视的窦文涛身上却找不到这种行业特质,他是最不像主持人的主持人。窦文涛喜读佛经,深受佛学“无相”理念的影响,认为做人不应当“着相”(被自己的身份所拘束),只有纵意所如,才能邂逅无限可能性。
你叫我什么都可以,正好帮我看透名声是什么东西
高中时代的窦文涛没想过自己能当主持人,是个文学青年,梦想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他看来,读万卷书容易,但行万里路却不太容易。想来想去,仿佛只有当记者能免费行万里路,他果断报考了武汉大学新闻系。
一直到大学毕业,窦文涛都认为自己这辈子只能从事幕后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东电台少儿组打杂,事情不算多,得空儿便跟节目组的大姐们聊家长里短,还装模作样帮人家看手相。刚好那时候电视台要推出一档叫做《家庭咏叹调》的热线直播节目,负责节目的大姐觉得窦文涛很擅长白话家常,便让他当了主持人。
那时的窦文涛对主持毫无头绪,只好赶鸭子上架,把业余聊天的技巧用到了节目中,没想到反响竟然不错。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发现主持人原来也可以接地气。作为一个不算专业的主持人,窦文涛忽然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他甚至悄悄总结了中国最牛主持人应具备的条件:能自编自导自播自剪,而刚巧这些他都能干,不免有些飘飘然。
等进了凤凰卫视,遇见了一大批优秀的同行,窦文涛才有了一种“自己从前都是在瞎折腾,离‘优秀’二字还差得远”的感受。那时的他便有点蔫,提不起做事的热情。当时台里只有一个自制节目《相聚凤凰台》,却有许戈辉、吴小莉、鲁豫和窦文涛等多位主持人,大家轮流主持,一周只录一天,其他时间只能逛街吃饭聊天。时间久了,其他人便满腹怨言,觉得才华得不到施展,窦文涛却颇享受那段时光,安慰大家“人生得意须尽欢,得善用每一个处境”。“那是一种无意识的恐惧和逃避,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怎么走,能走多远。”直到很久之后,他才悟到这一点。
在凤凰卫视的前两年,窦文涛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做过新闻主播,但因为“形象不太对”,总有观众投诉他播报的新闻不可信;他还模仿过香港艺员做节目,导演一喊“Action”,他就一下子跳进镜头说“大家好”,要多傻有多傻,后来他多次因这档节目被同行调侃过。
1998年的一个下午,台里决定办一档谈话节目,开会讨论草创事宜。窦文涛去迟了,坐在角落里没有说话。讨论到主持人选时,不知谁说了一句:“要不文涛来主持吧。”大家哄堂大笑。老板刘长乐哑着嗓子问了一句:“文涛在哪儿呢?叫文涛自个儿来说说,你看这事儿行吗?”窦文涛正在神游,随口说了一句“可以”,转念一想不太对,刚要谦辞说自己不行,就被老板打断了。刘长乐说:“那行,那就甭说了,我就讨厌婆婆妈妈的,那就你了。”
从此,窦文涛有了一个外号,叫“都(窦)可以”。“都可以”稀里糊涂地主持了《锵锵三人行》,又自然而然地背离了节目原定的风格,后来居然还把节目做成了品牌。“之后我又有了一堆外号,但还是最喜欢‘都可以’,它提醒我记得出身,也让我不那么在乎外界的评价,总之,你叫我什么都可以,正好帮我看透名声是什么东西,我又是什么东西。”
我不向观众卖乖,但也不愿站在观众对立面
凤凰卫视原来打算让窦文涛主持一档新闻谈话节目。这类节目一般会找专家发表观点,主持人适当品评,穿针引线。但窦文涛既找不到合适的嘉宾,也没能力每期请来不同的专家,于是便筹划着只请两个专家,将节目做成固定的三人谈话模式。但怎么谈,跟谁谈,他完全没概念。那阵子,他不管是坐公交还是逛商店,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每晚,他都将自己关在窄小的公寓里,对着穿衣镜,模仿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口吻点评新闻热点,但越看越觉得自己形容滑稽、面目可憎。一天夜里,他忽然开窍了,告诉自己:我干嘛非要用播音腔来跟专家对话?既然是聊天,就得有个聊天的样子,找两个趣味相投的人,再学学北京人侃大山、四川人摆龙门阵,岂不更有趣?
就这样,窦文涛找来了梁文道和徐子东,三人上演了一出港版“老友记”。他希望节目无限接近于私下聊天,故而完全摒弃了正统的谈话节目风格,开始从现实生活中发掘材料,而聊天的内容也“上穷碧落下黄泉”,百无禁忌。
在观众看来,窦文涛是个极为大胆的主持人,什么都敢说,什么都不怕。但那完全是因为无知者无畏。许多话题,在香港人看来无伤大雅,窦文涛也觉得说说无妨,却未曾想到在大陆掀起了轩然大波,观众们又爱看又爱骂。后来窦文涛说:“早知道观众反应那么激烈,有些话题打死我我也不会讲,因为我是个特别胆小的人,很怕无妄之灾,就想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我就觉得鲁迅的诗好:破帽遮颜过闹市。我不向观众卖乖,但也不愿意站在其对立面。”
虽然每天畅谈天下大事,但窦文涛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