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霞.浅谈家园共育中三个关键性问题的突破途径.docVIP

熊明霞.浅谈家园共育中三个关键性问题的突破途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家园共育中三个关键性问题的突破途径 熊明霞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影响家庭教育成败的核心因素就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当错误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地位时,就容易导致孩子的成长状况与家长的理想愿望背道而驰。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集体场合中就显得尤为突出。面对问题儿童,家长束手无策,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家庭中又很难落实,教师在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孤掌难鸣。这也是家园共育中瓶颈问题所在,它制约了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教育的效果。突破这个瓶颈,需要教师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准确定性问题儿童产生问题的根源,二是家园之间新旧教育理念冲突问题,三是家庭祖辈与父辈之间新旧教育理念冲突问题。 一、突破问题儿童的定性问题。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问题儿童的问题具有隐蔽性特点,如果教师对儿童心理学掌握的不够扎实,缺乏教育经验的积累,就很容易被幼儿的表象所迷惑。 例如:4岁的星宇小朋友,上美工课时对老师说:我不爱做手工、我想画画;上体育课,小朋友跳跃跨过两个叠加在一起的小轮胎,星宇说我不喜欢跳。老师就认为他是一个比较倔强的孩子。而通过对他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孩子真实的问题是因为不会而不愿意,是孩子害怕困难、害怕失败,不够自信的表现。 如果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儿童问题的实质,就很难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显得不够专业,就很难让家长信服教师并配合教师的工作。为此,我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及学习活动,将孩子不同的行为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对照心理学知识,给予准确性的评价与定性。 策略一:描述观察对象要客观,忌用主观定性词汇。 在研究问题儿童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儿童进行观察,并将其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运用轶事记录法记录下来,要求记录者要如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客观存在,不进行主观解释与主观判断。 为了帮助青年老师掌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我们主要通过实操性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借此理清教师的观察记录思路:孩子没有表现出来的言行或思想活动不能写,尽可能不用形容词来形容儿童的情绪状态、动作激烈程度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将自己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混淆,从而保证观察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以后对儿童的定性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策略二:以《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等文献资料为蓝本,对照幼儿年龄特点分析评价幼儿。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去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在需求,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运用在幼儿教育的实际活动中的专业教材。它不仅介绍了儿童行为的观察方法也结合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分析评价幼儿行为。教师们通过系统学习,并结合其他专家学者对幼儿常见行为问题表现的描述与评价的文献资料,对照幼儿年龄特点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多数教师能准确地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科学评估与定性。 策略三:集体教研、专家“会诊”,确保幼儿行为问题的科学评估与定性。 对于问题儿童的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案例,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教研,对集体教研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邀请专家参与“会诊”,共同分析诊断,从而确保了幼儿行为问题的科学评估与定性。 二、突破家园新旧教育理念冲突问题。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是问题儿童的家长,我们的家教指导工作越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其原因就是家长管教孩子没有章法,随性而为,高兴时对幼儿的不当行为很放纵;心情不好时,面对幼儿的所谓不良行为又很严厉、苛刻、甚至好无道理地打骂责罚孩子,导致孩子意识和行为的混乱,难以管教。家园双方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家园共育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对接的根本原因。 策略一:发挥绘本的载体性作用 为了实现家园教育的有效对接,需要我们教师找到一种便于操作和便于让家长接受的方法,让《指南》中倡导的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适当的形式传递到家长心里,落实到家教行为之中。那么,绘本做为儿童心理、情感、美德和成长教育最伟大的导师,就恰好能起到这个媒介性的作用。 例如:小三班的文文小朋友,活泼好动,经常爱招惹其他小朋友,推推攘攘引发冲突。为此,教师向家长推荐绘本《大卫不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孩子的行为明显有了改善,比较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了,在别人不惹他的情况下,很少与人发生争执,能友好相处。妈妈还发现,孩子特别喜爱这本书,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妈妈读一读这个绘本故事。尤其喜欢听故事结尾妈妈说的那句“我爱你”。现在,文文小朋友在家里虽然比较活跃,却不像过去那样调皮捣乱,能与家人友好相处,在朋友家做客时,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文文的家长在与孩子一起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一些教育孩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