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治
【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9例病人血脂明显下降,血糖保持正常,脂肪肝程度减轻。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可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可以防治的。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诊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5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以高脂、高热量为主,以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息时间的紊乱、体育锻炼的减少,使得我国的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而由此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数量明显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为较为常见的可逆性病变,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其起病缓慢、隐匿,病漫长,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症状缺乏特异性,如能早发现进行干预及治疗,多数脂肪肝患者可以治愈[2]。目前,在全球普通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20%-30%,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终末期的肝病,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
1 临床资料
本组189例,男112例,女77例,年龄23-68岁,平均42.5岁。有糖尿病病史102例(53.9%),高血脂病史126例(66.7%),肥胖者145例(76.7%)。以上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等其他肝脏疾病。
2 诊断标准
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140g/周(女性70g/周);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④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加为主;⑤超声表现为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超声波检查对于早期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筛查和初步诊断。
3 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
尚不明确,但以以下因素有关。①肥胖:肥胖本质是体内脂肪组织过高,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会导致脂肪分解代谢的功能增强,增加体内的游离脂肪酸,随着血液流向肝脏,在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合成脂肪,形成脂肪肝;肥胖者脂肪组织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样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代谢。②高血脂:血脂高的时候外周游离脂肪酸增多,干扰胰岛索在周围组织中与其受体结合,造成胰岛素作用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肝脏摄取游离脂肪酸增加,而其氧化降解减少,且肝细胞脂肪向外转运的能力受损,引起细胞内脂肪堆积增加,加重了脂肪肝的程度。③糖尿病:血糖水平升高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促进周围脂肪分解,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入血在肝内沉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胰岛素抵抗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胰高血糖素在肝内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肝内释放,使三酰甘油在肝内堆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④高血压:多数研究证明高血压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4 治 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的首要目标为控制代谢紊乱,防治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次要目标为减少肝脏脂质沉积,避免症状性胆石症的发生;保肝药物辅助阻止肝病进展[3]。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基础治疗:通过健康宣教,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控制饮食、增加有氧运动、减肥等。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调节生活,针对患者饮食、运动、体质量、腰围以及与生活质量等不同个体情况,设置患者理解和接受的控制饮食方案(总热卡数和食谱等)、制定合理的运动量(包括运动方式和时间等),必要时请营养师和理疗师会诊,共同确定方案。治疗开始后长期随诊,加强管理,对方案及时调整,才能保证疗效。药物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需同时兼顾防治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包括减肥药,西布曲明、奥利司他等;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调脂药,他汀类、贝特类等和保肝抗炎药物。中国指南推荐,在保证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下列情况使用护肝药。①肝组织学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②临床、实验室以及影像学资料提示有肝损伤或进展性肝纤维化者;③伴其他药物诱发的肝损伤,或基础治疗中出现血清转氨酶增高者;④合并嗜肝病毒现症感染或其他肝病者。对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加强随诊,主管医师至少每月随访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