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对首批(1999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执行情况的通报 (二OO三年三月十日) 为了加强项目监管,克服以往重立项轻管理倾向,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探索改进项目验收办法,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验收办法》,2002年8月至11月,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1999年立项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进行了集中验收。现将验收情况通报如下: 基本情况 1999年立项实施的跨越计划项目共 20 个,除“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和新疆农垦科学院承担的“新疆细型细羊毛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的“吉林优质细羊毛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和山东省农科院承担的“济南17面包强筋小麦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3 个项目已提前验收外,其它16个项目全部参加了本次验收。种植业的 11 项(水稻 4 项、小麦 3 项、玉米 2 项、大豆 1 项、农机 1 项);养殖业的 5 项(肉牛 4 项、水产1 项)。 为了增强项目验收结果的权威性和可比性,又适当考虑操作可行性,本次验收采取专家相对固定,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组进行。种植业组由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院士任组长,养殖业组由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任组长,成员均由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 在时间安排上俦考虑能提供现场,验收前也实地考察现场;在验收方法上以项目合同和实施方案为依据,采取现场实物、听取首席专家汇报、质疑的形式,从项目核心技术完善与熟化、配套技术组装与集成、技术体系试验与示范、计划指标落实与完成、形成技术规程及标准、经费到位及使用、组织管理及分工协作、经济效益及推广前景、商标品牌创立、产业化模式构建、对相关产业及企业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为每个项目独立打分并形成个人意见,但不当场形成验收组意见,在全部项目验收结束后,再召开验收工作总结会,对项目逐个进行评价打分,形成验收意见(见附件2),并按得分高低对16个项目总体排序(详见附件1 )。 二、项目的实施情况 参加本次验收的 16 个项目,国家投资 4500 万元,地方配套 1.09 亿元。项目实施两年多来,核心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熟化, 92 项配套技术与核心技术进行组装形成一系列技术操作规程,支持和新创了 53 个品牌,新增就业岗位 1549 个,扩大就业人数 7.9 万人,有 2100多万农民参与了项目的实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23 亿元。总的来说,项目立题是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效益显著,受到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普遍欢迎,项目实施基本做到了实施一个项目,熟化一项技术,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承担单位能认真履行合同,按实施方案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 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合同及实施方案,经主管部门和首席专家的共同努力,采取可行的技术路线,选择适宜的试验、示范区域,组织技术力量,采取“科研单位 +合作企业+ 农户”的链式开发模式,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资源集约化、运行体系化,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原计划指标。有的项目还在原水平上对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如河南农科院对优质专用小麦“豫麦 47 ”经过提纯复壮获得“优系”,在优质与高产兼顾上取得一定突破,大面积亩产超过500多公斤,李岚清同志在河南省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台也多次进行了报导。 (二)通过对核心技术的中试与熟化,加速了技术的组装与集成 项目实施围绕核心技术,在中试和熟化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中,针对不同生产区,通过科学的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技术。如水稻形成了免耕抛秧技术、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优质小麦形成了品种改良与提纯复壮技术、种子扩繁技术、高效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化控技术等;优质专用玉米形成了高油玉米的规模化生产技术、高产制种技术等;畜牧业形成了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常发疫病快速诊断与预防技术等;农机具中试形成玉米根茬破碎还田、机械收获及秸秆还田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集成与组装,很快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广东省农科院通过对培杂双7的中试,将高产栽培技术、高产繁殖与制种技术和稻米加工技术等组装配套后,大大地推进了核心技术的推广与应用,3年在广东省累计推广面积达664多万亩,技术配套后比技术配套前,每亩增产超过50公斤,累计增产稻谷超过3.3亿公斤,增加产值超过4亿元。 (三)初步构建了技术开发的产业化模式,显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为实现跨越计划项目技术的产业化开发,项目承担单位积极与企业合作,发挥企业对农产品加工、转化及商品化、市场化等方面的积极性,并以企业所把握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究开发的技术方案和路线,以优质农产品为原料,支持企业的提升发展,初步构建了以项目核心技术支持的相关农产品的产业化模式,在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