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穴喻”随想
摘 要:本文以柏拉图的“洞穴喻”作为视点,重点尝试对通常人们容易忽视的方面,比如对“洞内的关注,并引申出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阻碍人的认识的因素有哪些——人的处境,人性的差异等;思考洞内(普通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
关键词:洞穴喻 洞内世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描叙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的奇迹。几千年来,一直引导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成为后世所有哲学叙事的源头。这个比喻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洞穴喻”:有一群囚徒从一出生就被困在洞穴里,他们的腿脚和头颈被捆绑着,见不到洞外广阔的天地和阳光,唯一能见到的只有洞穴后壁上的影子,他们以为这就是真实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个人被解除了桎梏,见到了火堆与实物——这是产生影子的真正原因,并且见到了洞外的阳光——这是让一切存在物开显的根源,起初他被这刺眼的阳光差点刺伤了眼,但慢慢开始适应了,他兴奋起来,感觉到自己接近了真理,对比以前黑暗的生活,觉得这是莫大的幸福。
一、对于洞内生活的关注
通常人们可能轻易地把从洞内走出到洞外的过程看作一条从黑暗到光明、从意见到真理的上升之路,洞外的太阳被认为是某种不言自明的叫着真理的东西,非真理则应该被唾弃。那么只有光明的世界才值得追求,黑暗的角落就应该被忽略吗?人确实不能生活在在绝对的黑暗里,那样有形之物都会隐匿不显,但是相对于世界整体的局部黑暗却能被凸现并被感受到甚至被看到,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并与其一起存在着。于是,“看”最终不能要求主体把黑暗的部分从对象世界中分离出来,鄙视甚至视而不见。因为黑暗也是构成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如柏拉图所言,人从一开始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被安排着捆绑了手脚,像囚徒一样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什么真实都看不见,也许接受苦难就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宿命,这本就是人生之初的一种全然无知的蒙昧状态,而在这样的状态中开始观察,收集关于存在世界的影像,并且在对影像的观察、推测、竞猜等过程中,学会最初级的语言、运算和推理等知识,这对于以后每一次人生的转向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并且对于每一点对灵魂里现有知识的回忆都具有激发作用。再者,黑暗更能衬托光明。这正如心灵在获取真理之前都要经历磨难的阶段,当洞中的黑暗、压迫和艰苦充分磨砺人的心智以后,洞穴里的囚徒才会激情环顾四周,他们的心灵才会敏感的感受到外力的吸引而迫切的希望转身朝向更美好的东西。
第二,如果没有洞穴中的影像的提示作用,当见到洞外的景象的时候,何以确认洞外的世界就一定比洞内的影像更加真实呢?所以,只有经历了洞内世界的无知,当有一天见到洞外全然不同的世界时,才会倍感珍惜和幸福。这种方式是将灵魂置于绝对的虚幻与绝对的真实之间,这样得到的知识将是更可贵的。因为他们的灵魂曾承受着囚禁而得来的经验,于是在他们被解除桎梏以后的思想中永远有一个被灵魂牵引的不可知的维度,在可能的情况下,会永远激励着他们一次次变得狂热,然后转向更多的方向。
第三,柏拉图的“洞穴喻”将世界二分,即将世界分为经验世界(洞内世界)和具有永恒实在性的理念世界(洞外世界)。而“经验世界和理念世界都是可视世界,只不过一个相对于肉眼,一个相对于灵魂。”[3]58 这里柏拉图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对象决定了认识的性质,但这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都不是我们人的居所能够自由选择的,有光必有影,有影必有光,我们总是连带着理性来感觉的,而看似可以完全脱离感性世界的理性思考却并不是那样纯粹。仅仅给出真理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从错误到真理的道路,而道路本身比我们所认识的那些自明的真理更加原始。当哲学家指着火堆告诉我们“这是火堆”的时候,他是对的。但是对于一个根本不知火堆为何物的人来说,仅仅告诉他“这是火堆”并不能帮助他更好地认识火堆为何物。真理被说出了,但没有被理解,这能算真正的知道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看是被动的,所以它并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可以或者愿意向着实在方向看。
第四,如果即使灵魂朝着太阳的光明转过来了,就一定值得幸庆吗?一直以来,哲学家的世界和人们理想的世界总是被理解为一个被照亮的光明的世界。而列维纳斯却对这种思维模式提出强烈的质疑,批评说:“光源”实际上意味着存在、自我、同一的暴力,其实质上,于光的奇迹:‘由于光的存在,一个来自外界的客体,在先其存在的视阈中已经归属了我们’”[2]48,仿佛万物在认知理解之前就先行被自我所掌握和控制了,因为光照亮一切,穿透了多样性的存在,穿越了所有的差异,最终仍将所有客体自行还原为自我之物,因此人们所有被遭遇和被看见之物如同来自我们自己,于是这种“知”在所有囚徒都可能完成的行为中同一化,于此,光和自我从一开始似乎就潜藏着某种默契,世界在光照中自然而然的被“祛魅”了,世界万物都带着一种宿命式的被呈现出来,所以世界早已为我所拥有。于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essierIII号面裂整复6例报告.doc
- Th17细胞在小鼠H22原位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doc
- Tooth Mousse护牙素与氟化钠联合用于正畸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doc
- TORCH先天性感染的产前诊断及对母儿的影响.doc
- 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oc
- VEB手机 为安全起航.doc
- VIA联合高危型HPV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效果分析.doc
- VitB2联合蒙脱石散、葡萄糖酸锌用于手足口病口腔疱疹的护理干预.doc
- WBS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doc
- Web2.0向Web3.0 过渡期我国公民新闻的失范.doc
- 基于无人机监控状态的测控协议逆向分析:技术、方法与实践.docx
- 肠灵2号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机制探究.docx
- 民办高职院校董事会制度优化路径研究——以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docx
- 短链酮酸对猪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生产性能与血液指标的综合分析.docx
- 破茧还是束缚:角色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多维度解析与实践启示.docx
- 论高中时政教学: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探索.docx
- 亚低温疗法对大鼠脑出血后Cyt-c表达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探究.docx
- 图式理论赋能: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新路径.docx
- 养木丹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与作用机制探究.docx
- 石墨炔:开启电分析化学新时代的新型碳材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