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呼叫120
当88岁的老顾焦急等待120急救车时,营救他的却是一个步履蹒跚的“病人”。
半个月前的一天早上,老顾在上海市管弄路居民区的一个公园里散步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家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救护车”。等40多分钟后救护车赶到,老顾已经不幸离世。
在老顾的家人看来,急救车辆的姗姗来迟,导致他错失救治时机。“他其实只需要一些氧气。”事后,一位医生这样告诉老顾的外孙女小栾。老顾除了肺功能不太好,没有其他大病,连高血压这样的常见病都没有。
病重的反而是救人的120。记者调查发现,建立于1950年的上海医疗急救中心,和全国许多其他城市的120一样,早已“疾病缠身”:由于缺乏完善的分级制度,当不合理呼叫和骚扰电话如同病毒一般袭来时,它毫无招架之力;广泛存在的急救医生缺口问题,让这个拥有先进设备、看似强健的身躯羸弱不堪;道路拥堵、病人集中选择大医院……任何一个小创伤,对于120急救系统来说都是致命伤。
越来越重的负担
当老顾感觉喘不过来气的时候,家人第一反应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为即将到来的住院做着准备,生怕救护车赶到时少拿了什么东西。
第一个急救电话是早上7时25分拨打的。不过,拥有616辆救护车的上海市急救中心,此时却无车可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办主任管敏承认,目前救护车用车紧张,特别是在每天上午的高峰时段。
仅从数据来看,在常住人口2300多万的上海,大约每4万人就配备一辆救护车,超过国家规定的每5万人一辆的标准。可惜,有限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急救服务出车达到59.45万次,其中非急救任务占到40%以上。
6月26日早上8时,在老顾家附近的普陀区人民医院急救站,医生赵炯刚上班就要出车。正值早高峰,司机频繁地交替踩着油门和刹车,随时准备按下鸣笛按钮。按照道路法规的规定,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可以无视信号灯等道路法规,但必须“保证安全”。对于不少司机来说,这个规定让他们不太敢借道行驶或闯红灯。
10多分钟以后,救护车赶到现场。车刚一熄火,赵炯和担架员就跳下车并抬出了担架车。有时候,这个包括司机的3人团队,要在逼仄的楼道里搬运病人。
但等待赵炯的只是到医院复诊的老太太。这已经是她出院后第3次叫救护车复诊了。这个腿上打着石膏的老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目前,上海市的救护车取消了抬病人上下楼的抬抱费,只收取单程费用,这意味着叫救护车“比出租车方便划算”。
对于这种情况,急救中心不仅无法事先甄别,到现场后也不能拒绝拉人。被这些不合理呼叫弄得团团转的120急救系统,还要承担这座大城市的转院任务。上海许多医院都对病人的住院天数作出限定。许多病人即使没有康复,也需要转入下级医院。
“上海的急救车辆,重点是保障危重患者的救治,在每天上午急救用车高峰,恳请市民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一篇来自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宣传稿件这样呼吁。
但“合理叫车”是一剂良方吗?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的王亚东教授质疑道:“普通市民如何判断该不该叫救护车?”
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调度室里,顾家的求救电话和其他来自复诊患者和转院患者的电话一起,被这里的14名接线员接起。调度员会确定地址、询问病情、寻找车辆并下发任务,一切操作按照规定将在一分钟内完成。
而在另一套名为“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中,调度员将大有作为。在这套由美国国际急救调派研究院研发的系统中,调度员会按照一套严格的规范进行问询,将病情从轻到重分为6个等级,依照紧急程度派出车辆。在急救车辆派出后,调度员还会通过电话进行简单的急救指导。目前,这套系统已在苏州等城市投入使用。
“我们最终要走到分层次救护那一步,但具体什么时候走,怎么走,都还要看一看。”管敏告诉记者。
负责上海市急救中心通讯调度部运作的李警雷怀疑,北京、上海可能无法适应这套调度系统,“市民被问这么多问题会不会烦?”如果调度员作出错误的判断,由此带来的纠纷由谁来承担?
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生
只有157人
在上海6月闷热的黄梅天里,120急救系统的“疾病”在遇到管弄路的老顾时发作起来。
小栾最初拨打电话时很理智。但当发现外公的脸色慢慢变白,双手开始变得乌紫时,就有点着急了,“我外公快不行了,你们再不派车过来就要出人命了!”自始至终,电话里传出来都是相似的回复,“附近的车都派完了,需要再等一下”。
一个不太为公众所知的事实是,相比616辆救护车的数据,急救中心仅有医生157人。在我国,急救中心被看作一级医疗机构,从事急救任务的救护车上必须配备一名医生。这意味着上海市有一大半救护车无法进行急救任务。
类似的情况在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