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三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结构取向理论 过程取向理论 其他理论 故事一:著名的哈佛报告 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 27% 没有目标; 60% 目标模糊; 10% 有清晰的短期目标; 3% 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涵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如何理解 认知——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 分析——个人和外部环境因素 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 确定——事业发展目标 选择——与目标相应的职业或岗位 制定——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职业规划四部曲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2.了解社会,主动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 1894—1917 职业咨询服务的产生; 1918—1938 心理测试在职业指导中开始应用; 1939—1957 职业辅导系统化理论开始形成; 1958—至今 职业辅导发展走向成熟。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沿革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历史沿革 建国前 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治春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 1919年,黄炎培等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行了《职业指导号》,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 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一、结构取向理论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罗伊的亲子影响理论 鲍丁的心理动力理论 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目前有关生涯选择和发展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结构取向理论和过程取向理论。 此外,其中一些理论较其他理论更为活跃,这表明他们对生涯理论和研究有着更多的影响: 1、帕森斯 - 特质因素理论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 1909年,在《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到:选择职业时,首先必须了解个人的能力、态度、兴趣、局限等;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以及未来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选择的最终目标。 人职匹配。包括条件匹配和特长匹配。 应用:“职业辅导三原则” 了解自己: 兴趣 能力 资源、限制 其他特质 了解工作世界: 职业的要求 工作条件、薪酬 机会及发展前途 评 价 易于学习和操作 注重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对心理测量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问题 强调理性的适配,忽略了个人在决策中的影响作用 静态测量的结果未必能真正反应出个人的长处与内心深层次的冲突,忽略了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霍兰德类型理论 (Holland Theory) 2、霍兰德 - 人格类型理论 霍兰德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根据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把人分为六大类。 相邻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大。 相隔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次之。 相对职业兴趣类型间的相关最小。 重 要 术 语 适配性(congruence):人与环境匹配的程度 一致性(consistency):三个字母代码中的心理学相似程度 区分性/差异性(differentiation):高分与低分之差 3、罗伊 - 人格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 吸收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提出儿童期的需要满足(成长)经验可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行为的假设。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子互动模式,将亲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即:注意孩子、逃避孩子和接受孩子。每一种形态都会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而形成儿童不同的人格形态从而影响到职业的选择。 4、鲍丁 - 心理动力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 心理动力论起源于精神分析,强调人内在动力与需要等动态因素的心理作用在个人选择职业历程中的重要性。 鲍丁认为,职业是用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如果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必定会选择以自我喜好的方式来寻求满足需要而避免焦虑的职业。 5、舒伯 - 生涯发展论 美国生涯规划理论大师,集大成者。 职业自我概念 它是一个适配的理论,即:人们同时考量自己的特质以及一项职业所需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