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docVIP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APAC及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共34眼。35例患者38眼PAC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2例患者24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等。 结果 超声乳化组治疗APCA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PACG。PACG的临床疗效三组之间有差异(P 0.05),小梁切除组和联合组的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超声乳化组(P 0.05)。 结论 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APAC和PACG,具有不同的特征,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PAC的类型、手术的特征等综合考虑。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原发性房角关闭;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 R776.1;R7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7-0040-0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是不可逆性致盲的疾病,导致视神经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1]。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高达3.8%。青光眼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还可能进一步增加。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是眼科的急症,可导致患者失明。虽然APACG在临床上不归入PACG,而是纳入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PAC),但其仍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将损失降到最小[2]。青光眼的患者多发生在老年人,患者多合并有白内障,因此PAC以及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手术方法,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的临床资料。①30例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共34眼,其中男7例,女23例,右眼18眼,左眼16眼。年龄42~77岁,平均(61.3±13.7)岁。其中APAC 17例18眼,PACG 13例16眼。随访1~24个月,平均(9.0±3.3)个月。19眼随访超过6个月。其中APAC随访的平均时间(7.8±3.1)个月,PACG随访(11.0±5.3)个月。②35例患者38眼PAC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3.3±19.4)岁。右眼16眼,左眼22眼。其中APAC 18例18眼,PACG 17例20眼。随访时间1~ 24个月,平均(9.2±3.8)个月。22眼随访超过6个月。APAC随访时间平均(10.5±6.9)个月,PACG随访平均(8.9±4.1)个月。③22例患者24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14例,右眼12眼,左眼12眼。年龄48~79岁,平均(63.1±23.7)岁。其中APAC 12例13眼,PACG 10例11眼。随访1~15个月,平均(8.8±4.3)个月。20眼随访超过6个月。其中APAC随访的平均时间(8.3±3.1)个月,PACG随访(9.0±4.4)个月。纳入标准:①APAC或PACG眼压≥22 mm Hg,PAS≥1/2周;②伴有可影响视力的白内障;③最佳的矫正视力≤0.5;④居住地便于随访;⑤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有眼外伤、葡萄膜炎、眼部肿瘤等;②既往眼内有手术史或者激光治疗史;③独眼。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治疗 眼局部使用普南扑灵滴眼液,以减轻炎症反应。毛果芸香碱眼水缩曈,布林佐胺眼水、甘露醇针降眼压治疗,待眼压稳定3 d后方考虑手术治疗。为防止术中瞳孔不能散大,术前1~2 d停用缩瞳剂。   1.2.2 小梁切除术组 采用利多卡因和耐乐品行球周或球后麻醉,缝线牵引固定上直肌。做一穹窿部或者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做一角膜缘为基底部的巩膜瓣膜,长方形或者梯形。丝裂霉素棉片放于结膜及巩膜下3~5 min,然后用平衡盐溶液冲洗干净。切除约1 mm×2 mm长条形的小梁组织。前方内通过注入粘弹剂或者平衡盐溶液以形成前方,检测滤过量。缝合巩膜瓣,间断或者连续缝合筋膜,可吸收线缝合球结膜,结膜下注射2万U妥布霉素和2.5 mg地塞米松。   1.2.3 联合手术组 球周或者球后麻醉、缝线牵引固定上直肌。制作结膜瓣和巩膜瓣,并使用丝裂霉素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