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如何保障好人不“难做”?
路遇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这曾经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如今的社会却让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媒体最常引用的是发生在2006年的“彭宇案”。法院虽然认定事故双方均无过错,但按照公平原则,判决主动救助老太的当事人赔偿受害人40%的损失。受此判决的负面影响,多地接连发生老太倒地无人敢扶以及敲诈救助人的事件。而2011年2岁女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轧,18名路人视而不见的悲情事件更是掀起了一场关于道德滑坡的大讨论。在此背景下,如何使民众打消救人后反担责的疑虑,如何用法律手段保障“活雷锋”的合法权益,被社会热议。
2013年8月1日,中国首例“好人法”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开始实施。
规定明确由被救助人自行承担人身损害的举证责任;如救助人被诬告,有权依法追偿。同时,规定提出救人受伤享工伤待遇、被起诉可申请法律援助、市政府派人慰问救助人、鼓励证人挺身而出等多项制度设计,都将实质性地帮助免除行善的后顾之忧。虽然该规定全文仅10条,不足700字,是深圳市最短法规之一,却被网友盛赞为“微规定,开先河,保义举”。
事实上,在世界各国都曾有过不少类似“好人难做”的先例。因此,近十年来各式各样的“好人法”在很多国家已相继出台,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其中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好人法”也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无偿救助免责
2004年的万圣节晚上,一位名叫亚历山德拉德的年轻女子驾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车子冒出滚滚浓烟,很可能会爆炸,她自己也被卡在车里动弹不得,后被一位名叫丽莎的女子救出。由于丽莎没有专业施救技能,导致亚历山德拉德车祸后瘫痪。2008年,亚历山德拉德将丽莎告上法庭,称是由于丽莎救助的疏忽而导致了她的瘫痪,因此丽莎要对她负责。2008年12月19日,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以4:3通过裁决,认为法院可以受理此案。加州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哗然。民众的观点几乎一边倒,他们认为,虽然好心人在帮助他人时会出错,但不能因此而惩罚做好事的人。加州议会对此做出了反应:2009年,以75:0票通过“好心人免责条款”,条款规定如果发生因救助者的疏忽导致被救助者受到伤害的情况,救助者可以免责。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犹太人被强盗打劫,受了重伤躺在路边。曾有犹太人的祭司等人路过,但不闻不问。唯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路过,他不顾教派隔阂,照顾他,并自己出钱把犹太人送进旅店,因而被称为“撒玛利亚好人”。这就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法律中都有相似名称的《撒玛利亚好人法》的由来。因为救助行为并非义务,而是出于内心的道德,无偿对他人进行救助。所以,制定此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豁免见义勇为者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的责任,从而达到鼓励社会善举的目的。
加拿大:救助疏忽不担责
加拿大也有与美国类似的“撒玛利亚好人法”,各州设有不同的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规定,例如《见义勇为法》《紧急医疗救助法》《志愿者服务法》等。
加拿大安大略省2001年颁布的《见义勇为法》中规定:“无论习惯法如何规定,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或不作为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魁北克人权宪章》规定:“任何人必须救助处于危险中的人,通过亲自救助或联系急救机构,为危险中的人提供必要的急救,认为救助过程会给自身或第三方身体造成伤害或有其他法律认可的理由除外。”
德国:该救不救属违法
在德国,有一部专门针对见死不救无作为的法律《不作救助不作为法》。这部法律规定,在有人受伤害时,周围其他人必须施救,如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够,都将视为违法。甚至,这部法律的适用范围已经涵盖到欧盟以及瑞士等国家。也就是说,一个德国人在这些地区,如果见死不救的话,他回到德国也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部法律规定:除了完全漠视外,还包括不及时报警、不给予完全救助、不按专业救助人员要求协助等均属“不作为”。曾经有德国某大公司经理赶时间,在开会的路上看到一起车祸,他下车察看,在报警后离开。不幸的是,等警察赶到,车内一名女子已死亡。法医报告表明,该女子是因遭驾驶台挤压而死,如果当时那位经理及时帮助该女子,她就有生还的希望。最终,这位倒霉经理被以不作为以及非故意杀人罪被刑事及民事起诉,入狱两年并罚款。
这部严苛的法律也有它的豁免条款。法律规定,在紧急救助中,如果因为救助人员的不专业,或者其他无意行为造成二次伤害或者救助时产生的财产损坏,免除法律责任。
法国:见死不救必惩
1997年8月31日凌晨,前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地下隧道中遭遇严重车祸。她车祸后一直有意识,是被送达医院几个小时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戴妃的专车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