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表面看起来十分严格,但是这是纸老虎,是摆设; 监督主体是谁?谁来监督?监督者监督的动力问题。 在一个利益共同体内部的监督,等于是自己监督自己,左手监督右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监督的。因为,监督者缺乏监督的动力。 真正的监督只能来自于独立的监督主体,来自于利益对立者的监督。因为,这时监督者有监督的动力。——许庆明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1)为什么会腐败?——腐败者的成本、收益分析 腐败的预期收益是……;人的自利性、欲望的无限性必然导致人们利用权力谋私利——腐败存在内在的动力; 腐败的预期成本:发现并受到惩处后精神与物质的损失;腐败的预期成本的大小决定于对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强弱。 腐败的产生是由于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在预期收益是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成本的大小是决定腐败能否产生的关键因素:腐败成本低时候,再小的利益也要拿;腐败成本高时候,再大的利益也不敢贪。 权利缺乏制约与监督,必然导致腐败的低成本,绝对的权利绝对的腐败: 反腐败的关键在于制约与监督机制的强弱。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2)反腐败如何才会有效?——制约、监督者的成本-收益分析 对腐败真正的制约来自利益对立方——制约、监督者的成本-收益分析: 反腐者没有反腐后的利益,就不会有反腐败的持续动力 民主化才能产生真正的监督与制约,因为产生了反腐败的利益获得者: 提高了制约、监督者的收益; 降低了制约、监督者的成本。 结论:真正的监督与制约只有来着利益对立者;只有出现平等的利益对立者,才能长久地持续地有效遏制腐败 陈水扁的入狱与马英九的清廉;可以相信蔡英文也不敢贪 * *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6)治理矿难的经济学分析 当令人忍无可忍的矿难频频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推断,作为一项利用市场需要、谋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其成本和收益结构一定存在着重大的歪曲。从经济上调整矿业的成本收益结构,进而改变相关的经济行为,是减少矿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矿主承担的死亡矿工赔偿的数额偏低,在经济上等于鼓励矿主减少安全投资,一旦发生矿难,三钱不值两钱就应付过去。因此,需要大幅度提升矿难赔偿数额的做法,重要的是,确立以下新的死亡赔偿标准,即以死亡矿工本来还可以有的工作年限及可能赚取的收入,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这个数额目前是20万人民币); 第二,矿主获取矿产资源的代价过低,目前按每吨产出的煤提取很少一点资源占用费,结果不但导致开采方面的惊人浪费,而且由此形成的开矿暴利,还成为不安全小煤矿屡禁不止的经济原因。为此,应该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税,按储量、而不是按开采出来的成品煤的数量征收。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7)基于“理性人”视角的政策法规 ●自来水水源的保护—报刊文摘,2004,12,31 ●严禁……——为了您的……,请…… ●家人在盼望你平安归来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2、经济学视野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关系,从经济学的思维看,其实质是利益关系。 在经济学视野中,社会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是利益格局失衡的结果。 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利益,即行为主体自身生理与心理的满足)。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1)政府如何调控房价? 政府如何调控楼市? ——2003-2007年政府调控房价的消极; 2008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救楼市的积极 ——2010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压下,地方政府仍然蠢蠢欲动,出动各种放松楼市调控的政策:佛山、芜湖、上海、沈阳…… 在房价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开发商 消费者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2)为什么一些制度只是写在纸上(为什么制度不起作用)? 这些年来,出台的各种规定、要求和条例已经不少,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认为,制度建设硕果累累。遗憾的是,和这些规定、要求、条例数量上增加的速度相比,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3)令人“讨厌”的“城管”机构,为什么不撤销 打开网站,看到的有关“城管”的新闻,大部分都是负面的。 那么,这么一个令人“讨厌”的机构,为什么不撤销? 实际上,“城管”所反映的矛盾,其背后是两大阶层利益的冲突: —— 城市小贩、低收入阶层(包括本地的与外来的)生存需求 —— 中、高收入阶层对生活质量的需求 许庆明:经济学第2章 * * (4)户籍改革为什么这么难? 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起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极没有人性,与现代社会发展极不适应,弊端极大。20世纪80年代初户口松动,但是,又30来年过去了,户籍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