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建筑中木结构的抗震构造原理
【摘 要】 本文对我国传统古建筑的木结构特点,并通过对建筑物的体型、选材、结点等构造的分析,探讨并阐述了我国古建筑的抗震原理。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构造;原理
1. 前言
我国的传统古建筑多数以砖瓦和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中木构架结构基本是主要的结构形式。一般采用众多的木构件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框架体系,柱网平面间采用均衡对称形式,形成格局。结构一般由横梁、立柱、顺檩搭建而成,不同构件间的结点往往通过榫卯来吻合,从而构成弹性框架。结构体系又可以具体分为穿斗、抬梁和干阑式三类。木结构建筑在防震抗震方面有很大优势,这种结构与今天的框架结构相类似,借由木材本身的特点及斗栱与榫卯存在伸缩余地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地震造成的危害,“墙倒屋不塌”正是对这种结构特点的形象说明。
2. 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构造与原理
我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构造上主要由基础、柱子、斗拱、梁架、屋顶等部分组成,其中,梁与柱采取榫卯节点形式连接,千百年来,它们历经了各种地震灾害而保持完好,体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1]。著名的义县奉国寺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单层佛殿建筑,据寺内元、明、清碑刻记录,曾“经庚寅地震”(1920年武平6.7级地震)“无所坏”。1975年海城地震,义县处于主震断面线上,奉国寺山门、无梁殿等清代小型建筑多受损害,而大殿基本安然无恙[2]。海城地震,关帝庙与三学寺等一些古建筑只是瓦顶和外墙部门出现了轻微的损伤,建筑物整体基本完整。1976年,我国发生了唐山大地之,其中蓟县烈度为八度,独乐寺中矮小的建筑均发生了墙倒屋塌的现象,但辽代公元九八四年修建的高达二十余米的山门与观音阁却完整无损,这两座建筑皆为木结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木结构式古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性能是十分优越的。
2.1 古建筑体型上的抗震特点
建筑物平立面布置需要满足“规则、对称、刚度与质量变化均匀”的特点才能够很好地实现抗震效果。刚度和质量变化均衡有两方面涵义,第一是指在结构平面的方向上,传统建筑的质量中心和结构刚度中心相对一致,扭转效应基本不会使离刚度中心较远的构件产生严重震害,另外,结构立面上,沿结构的高度方向,刚度与结构质量不会发生悬殊变化,不会产生薄弱层,所以就不会造成集中的变形,也就不会加速结构倒塌。我国的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具有相对简明、清晰的组织规律,从整体上看,重要的建筑一般都实施均衡对称式,将庭院作为单元,沿横轴线与纵轴线涉及,借助建筑群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烘托,不仅能够使主体建筑看起来更为壮丽宏伟,也能够有效地减轻地震扭转效应。这是因为建筑物形状的规则性使得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各部分震动相对协调一致,不至于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减弱了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2.2 古建筑在选材和节点构造上的抗震特点
木结构构架的整体刚性比较好,虽然木材容易在外力作用发生变形,但由于其本身较强的柔性特点,所以仍然具备了一定的恢复变形能力,这个特点对抗震来说十分重要。将木榫作为柔性建筑的结点而成组的斗栱,其横纵构件相连,恰好形成弹性节点,当地震发生时,斗栱恰似大弹簧,剧烈颠簸的过程中可以抵消掉很大部分地震的能量,从而减轻建筑物受损程度。榫卯构造技术是我国传统木建筑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体现了我国建筑“以柔克刚,顺应自然”的思想哲理。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木材本身的柔性与弹性,如同动物骨骼与关节一样可以进行一定的扭转与伸缩,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此外,古建筑采用地栿和额枋将柱网连成整体,也能很好地加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发生地震时,柱脚下插在柱础内的管脚榫能够有效地固定柱身,防止柱脚滑动,抵制挤压与摩擦带来的冲击,减轻地震能量。很多明清建筑的基础工程往往更出色。一般采用在仿佛基坑下打入木桩,再用碎石进行嵌档,并加以灌浆砸实,最后夯筑一些小夯灰土,并垒砌柱础石,砖砌拦土墙,砖石包砌台帮。次来的地基下部都是柔性结构,而上部则是刚性结构,就像是弹簧支座上放了刚性物体,能够极大缓冲地震带来的能量,有效抗震。还有一部分做法,诸如在檐柱上加入侧脚与生起,使建筑物整体性和重心更为稳定,同时强化了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结合。这种做法使我国古建筑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与冲击,建筑整体依然能够保持良好形态,显示了我国的古代人民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卓越才智。
2.3 古建筑在抗震上的多层结构特点
多层木造结构往往在层与层的过渡上采用缠柱造与叉柱造两种方式,叉柱造指的是将上层的檐柱底部设置一个狮子开口,从而插入平坐柱的斗栱内,平坐柱进一步叉立于下檐柱的斗栱上,向内退进,长度为半柱径。比如河北正定的龙兴寺,宋代的转轮藏殿和蓟县的独乐寺与辽代的观音阁,这种构造相对简单,省事,且不用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凯度O2O白皮书.pdf VIP
- 外教社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6版)PPT课件(试用版)Unit 15.pptx VIP
- 2025年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准则》专题培训.pptx VIP
- 4.1 我们需要呼吸(说课稿)-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docx VIP
- 财务工作移交清单模板.docx VIP
-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pdf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 跨学科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课件.pptx
- 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ppt VIP
- 2025年军工产品标准化大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