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docVIP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2012年来本院眼科就诊的107例(122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65例(69眼)患者设为实验组,将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42例(53眼)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031-02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类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的急眼重症,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常于24~48 h内造成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失明[1]。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常需行急诊手术治疗降低眼压,以达到保护视神经的目的。传统小梁切除术被证实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低眼压、浅前房以及滤过口瘢痕粘连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了其应用。近年来,随着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改进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大量开展,大量的减少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3],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我们有了更佳的选择。本研究就本院于2010~2012年对107例(122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分组,并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传统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其疗效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0~2012年收治的107例(122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2例53眼,平均年龄(54.7±10.8)岁;眼压(36.5±6.7) mm Hg;将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共65例69眼,平均年龄(58.3±12.3)岁;眼压(38.5±7.3) mm Hg。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步骤为:术眼常规消毒铺单,球后麻醉,间歇按压眼球以降低眼压,缝线牵引上直肌,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并向后分离,以上穹隆部为基底做结膜瓣,然后以角巩缘为基底做巩膜瓣,巩膜瓣约1/2巩膜厚度,其大小为4 mm×4 mm,将0.4%丝裂霉素小棉片放于结膜瓣和巩膜瓣下5 mim取出(年龄大结膜太薄的病例放置丝裂霉素的时间适当缩短或不放),然后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3~4次。于9点位处做前房穿刺,缓慢放出部分房水使眼压下降(注意避免暴发性脉络膜下腔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切除巩膜瓣下大约2 mm×2 mm的小梁组织,并切除相应部位的虹膜根部组织;以10-0尼龙缝线缝合巩膜瓣2针,根据房水通过巩膜瓣的情况调整缝线松紧。用10-0尼龙缝线缝合结膜瓣,涂复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无菌敷料包扎术眼,术毕。   1.3 术后处理及观察   术后3 d内每日常规换药,给予复方托吡酰胺眼药水散瞳,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激素静脉滴注3 d以预防感染及炎症反应;根据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前房的稳定情况以及滤过泡的情况,分别在术后2 d~2周内拆除调节缝线。当眼压高于21 mm Hg要给予口服降眼压药物;高于26 mm Hg时应行前房穿刺术。密切观察前房、玻璃体以及脉络膜下腔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予以止血及促进出血吸收药物等对症处理,必要时应施行二次手术。术后观察眼压(非接触眼压计)及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情况。术后随访2~10个月。   1.4 疗效评估   术后疗效评估标准[4]。完全成功:不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眼压在6~21 mm Hg,随访眼压≤21 mm Hg,无并发症发生;相对成功:术后使用将眼压药物,眼压在6~21 mm Hg之间,随访眼压≤21 mm Hg,轻微并发症;失败:使用降眼压药物,21 mm Hg26 mm Hg;甚至出现并发症以及进行二次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术后眼压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术后疗效情况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眼压情况比较   术后早期两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2.2 两组术后疗效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构成情况分析得出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8.761,P 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