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 一位世界名人,一块苏州“圣地”,将造就一座传世之作。   2003年岁末,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古城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西侧彩旗招展,锣鼓喧天。86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携家人专程从美国赶回家乡,为他“50多年建筑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的作品——苏州博物馆新馆奠基。   看到前来参加奠基仪式的国家有关部门和江苏省的领导及国内顶级的建筑设计和文物保护专家,目睹自发围观的市民以热烈掌声向他表达的敬意,对曾发生过选址争议全然了解的贝老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浓浓故乡情结   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贝聿铭先生的祖籍,美丽的家乡给儿时的贝聿铭留下了温馨而难以忘怀的记忆。与故乡再度牵手却是贝聿铭离苏赴美70年后的1996年4月16日,家乡的父老乡亲在贝氏故居狮子林为贝老先生举办了八十寿诞大庆。   在亲朋好友济济一堂的欢乐气氛中,贝聿铭愉快地接受了苏州市城市建设规划顾问的聘请。他谦虚地说:我已经退休6年了,搞规划不是内行,搞建筑还可以。出于对家乡的热爱,贝老先生很快履行了顾问的职责,建议苏州的城市建设首先要治水,其次要绿化,在这基础上再搞好规划。第二天,他应邀在苏州建筑设计院作了一场令苏州建筑师们终生难忘的演讲,详细阐述了他的建议。   1998年的苏州“两会”,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建造新博物馆的议案,引起领导关注。当苏州投巨资建设图书馆、体育中心的同时,建造更能体现深厚文化内涵的博物馆在2000年被提上议事日程。苏州的领导立即想到了擅长设计博物馆的大师贝聿铭,他们多么想让大师能为家乡留下一个传世之作啊!可是贝老已是耄耋之年,且远隔重洋,他能答应么?果然,贝聿铭婉言相告,自己年事已高,他让三公子贝礼中任董事长的贝氏事务所承接这个项目。   2001年10月,在贝聿铭担任设计顾问的中国银行总行大楼竣工庆典上,贝老向被他邀请出席庆典活动的苏州有关领导了解苏州的发展及博物馆新馆的筹备情况。当他获悉新馆馆址定于世界遗产拙政园、狮子林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相邻之处时,不禁脱口而出:这可是块“圣地”啊。这个事情我的儿子是做不出来的,他们不了解苏州的文化。贝老的一句“脱口而出”,让苏州的领导为之一振,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翌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七,应贝氏建筑事务所邀请的苏州政府代表团一行5人来到纽约,受到贝老热情接待。2个多小时的洗尘午宴竟成了贝老详细了解苏州情况的宝贵时间。当他听到苏州近年来投资数十亿元治水、增绿,强化古城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领导在小年夜研究到深夜,拍板建造博物馆新馆,禁不住为之动容。午宴后到贝老办公室,让代表团感到意外的惊喜:办公室四周墙上挂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资料,桌上竟然还有一座新馆地块的模型,贝老显然已经提前进入了“角色”。这次,贝老答允应邀赴苏州参加设计项目签字仪式。   2002年4月,贝聿铭再次回到阔别6年的故乡。他仔细察看了新馆址的四周古建筑和民居,用家乡话与居民亲切交谈,历时2个多小时;他虚心倾听了由苏州市和国内顶级的建筑、园林和文物专家参加的两个“专家晤谈会”。张开济、吴良镛、周干峙、齐康、罗哲文、陈薇等专家的发言,让贝聿铭动了真情,他说:“我退休了12年,今天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苏州是我的故乡,我接受这个挑战。这是我最后的挑战,也是最难的挑战。”并提出,晚上他要亲自签约。变顾问为亲自操刀——这令苏州的领导喜出望外。4月30日晚,当大师用那微微颤抖的右手有力地签上贝聿铭三个大字时,大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电波迅速将贝聿铭故乡赴新约,重又出山、承接可能是封刀之作的消息传遍全中国、全世界。   时隔一年多,当我们问贝老:接受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是否因为故乡之情?贝聿铭深情地说,当然是因为浓浓的故乡情结。“侬想,我已经退休12年了,而且是85岁高龄,要勿是家乡人要我做这个设计,我是决勿会做的,到底年纪大了,做勿动了。”   贝聿铭喜欢苏州,喜欢家乡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喜欢家乡的园林、书画、昆曲和评弹。奠基仪式后,苏州方面为贝老安排了属于放松性质的考察和游览。在山塘街,贝老听得是那么认真,看得是那么仔细,还不时向陪同人员询问,100多米的距离竟走了个把小时。在留园,优雅的评弹和江南丝竹,引得贝老驻足长留,欣赏的神态又是那么专注;一盆山水盆景引起贝老浓厚兴趣,管理人员干脆把椅子搬到室外,让贝老与夫人边品茗边欣赏。夜幕降临,贝老才依依不舍离园。   闭门挑战“最难”   贝聿铭以85岁高龄接受了家乡“最难的挑战”。   “最难的挑战之一”是体力和精力。贝老在2002年4月30日签约仪式的致词中说:   “我已经退休12年了,在这12年里,我接受的大部分邀请是些愉快和简单的工作,不像这一次。”就在那次不到4天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