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生长素的发现l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 “幼嫩叶片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 材料:如图所示健康植物若干,不含(或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 除顶芽,分别标号甲、乙。 ②用剪刀 剪去甲盆植物叶片,在叶柄断口处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有无不当,为什么? 叶柄脱落 不当,应选A作研究对象,如选C,则A、B产生的生长素对C会有影响 (2)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据此能否验证题干结论? 不能,因为缺少对照。 (3)如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 另设计第三组,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结果叶柄A不脱落)。 有道理,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 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鞘状结构。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着胚芽出土时不受到损伤,随后为胚芽所突破。 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父子实验 黑暗 光照 单侧光 结论:向光弯曲的外界因素是单侧光照 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父子实验 单侧光 单侧光 结论: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1910年,丹麦科学家 实验 琼脂片 光 光 琼脂 詹森结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促使下部生长。 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 实验 黑暗中 几小时后 对照 未处理琼脂块 1928年,荷兰科学家 实验 吲哚乙酸的结构式 HC HC C HC C CH C CH CH2 COOH NH 1934年,荷兰科学家 生长素研究史 1880年,英国 . 达尔文实验 1928年,荷兰 . 温特实验 1934年,荷兰 . 郭葛等分离出吲哚乙酸 1910年,丹麦 . 詹森实验 1914年,匈牙利 . 拜尔实验 每一位科学家所取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 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 每一位科学家所取的进展可能只是一小步 众多的一小步终将汇成科学前进的一大步 生长素 主要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分布: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极性运输 芽 原因:两侧的生长素含量不同造成的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背光侧 向光侧 讨论:在单侧光下,造成背光侧生长素 多于向光侧的原因? 形态学 上端 形态学 下端 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了 向光侧的生长素部分被分解了 A B C D A B C D 课 堂 练 习 1.右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 插入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 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 况是 ( )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光 光 D 切断倒转 A B B A B A 光 X y 2.右图中胚芽鞘y的生长情况是 ( ) A.向左弯曲生长 B.直立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不生长 D 3.右图中琼脂块1和2按图中位置 被转移至刚切除尖端的胚芽鞘 上,几天后的结果是以下哪一 项 ( ) A 4. 右下图所示实验中, 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分别放在甲、乙、丙 光 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单 侧照光,下面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C.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D.乙直立生长 C 甲 乙 丙 作业:1.教材49页“技能训练” 2.完成《课标》中第一节中的相关练习 6.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 “光线能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