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谈:
二战几个大胆而又经典的假设
作者/许金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烈而又悲壮,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大片领土沦陷,同时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然而经过近四年的艰苦鏖战,结果是苏联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战斗阵亡和失踪约700万人,被俘520余万,军队总死亡人数达1060余万,加上平民伤亡人数共约5980万人之多。德军在苏德战争中损失(伤亡)也累计过千万,战斗阵亡及失踪381万,被俘300余万,最终“苏德东线战场”的德军死亡人数约为418万。
希特勒是一个天才,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治手段操控、演说煽动、军事冒险等方面,因此有这样几个大胆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如果希特勒与纳粹德国在横扫欧洲之后不去招惹苏联,而是全力以赴进攻欧洲最后一个劲敌英国,后果想必很明了,因为凭英国一己之力很难阻挡摧枯拉朽般的德国战车开进,英吉利海峡这道屏障被突破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希特勒统治了整个欧洲后养精蓄锐几年后再战苏联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局。当然历史不会重演,否则人类将进入最为黑暗的时代。
那么第二种假设是: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统帅战略呆板保守,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且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突入法国。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每天撤离三万人。而德军当时有136个师及3000多辆坦克,天上还有千余架飞机,如果德军大举进攻,轻而易举就能把这40万溃败之师英法联军赶下海,令其全军覆没。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德军装甲部队主帅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本来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后来这一命令引起了较大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假设德军乘势消灭了这四十万联军,英法将元气大伤,数年内将毫无还手之力,西线战场德军会占有绝对优势,甚至攻克英伦三岛也指日可待。这四十万英法联军也是几年后诺曼底登陆和西西里登陆盟军的主力,因为他们是战场老兵,更具有作战经验。
第三种假设更为可怕,那就是纳粹德国是最先研制原子弹的国家,而且当时的德国聚集着一大批包括爱因斯坦这样世界顶尖的物理学专家,就因为种族歧视和希特勒的独断专横,德国国内疯狂迫害犹太人及非日耳曼民族裔人种,造成大量核物理专家逃离德国。即便如此,如果此项研究能够得到希特勒的足够重视,原子弹的研制进度也可以赶在战争后期投入使用,那样的结果对整个人类是灾难性与毁灭性的打击,历史肯定会改写。因为无论原子弹落到伦敦还是莫斯科,亦或是纽约,都是同盟国的英苏美所无法承受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去抗衡这种超级大炸弹。
值得庆幸的是希特勒这个狂妄之徒似乎没有过分关注这项可以扭转战局的发明创造,在物资经费短缺和重水加工厂被炸毁的情况下,德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一再搁浅。美国人后来居上搞了“曼哈顿”计划,并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据说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当时希特勒把扭转战局的希望寄托在一种叫做“飞弹”的武器上,这种飞弹其实就是火箭弹,也可以说是导弹的初始阶段。任何努力都没有挽救希特勒第三帝国的毁灭,人类社会也避免了一场浩劫。
第四种假设是亚洲战场上的日本,如果军国主义日本采取保守的侵略政策,不去冒犯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会怎样?当时日本有两派:一派主张北进与德国盟友合击苏联,邪恶的轴心国连成一片,但是日本关东军1939年在中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