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docVIP

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宗羲之遇崇祯与康熙 题记:想写一篇关于黄宗羲思想的读书札记,先要介绍其生平。在读黄宗羲的传记与年谱时,触动了横亘胸中多年的两点感慨,便忍不住写下了这篇文字。说古又何必道今?读者自由联想好过作者强作解人。 黄宗羲,可以算是有清一代思想家兼学问家之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清初大兴文字狱,乾嘉学派起“出品”的是训诂辞章大家,无关思想;晚清西学东渐,严复、梁启超等人有启蒙之功,但算不得学问大家。而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当推黄宗羲居首,黄乃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 黄宗羲,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在家乡寿终正寝。他的一生经历传奇,受知于两朝三帝。 其父黄尊素,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东林党人。天启二年尊素任监察御史,多次冒死上疏言朝政之失、劾魏忠贤阉党;天启六年(1626年),被阉党害死于诏狱,是同期殉难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等“七君子”之一。当锦衣卫旗尉赴苏州逮捕周顺昌等人之时,引起苏州城士民公愤而击杀使者;城外人也要攻击欲逮捕黄尊素的朝廷使者,“尊素闻,(恐这种有大逆不道之罪的群体事件酿成大事变,于士民不利)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真一敢作敢当之汉子也! 崇祯皇帝朱由检甫即位,黄宗羲即怀锥入京伸冤。他到京时,魏忠贤已伏诛,便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等阉党党人。适逢朝廷会审党人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作为受害者家属出庭作证;对簿之时,黄宗羲“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又殴应元,拔其须归祭尊素神主前;又追杀牢卒叶咨、颜文仲,盖尊素绝命于二卒手也。……于(阉党仇人李实)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被害)诸家子弟设祭(诏)狱门,哭声达(宫)禁中。思宗(即崇祯帝)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清史稿·黄宗羲传》) 以今天眼光视之,黄宗羲的复仇,不同于武侠小说中的英雄,痛打的是落水狗,算不得大智大勇;于公堂行私刑,置王法于何地?但当时的人不这样看:那年头言忠并言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宗羲之举乃在人情之中,不算过分。崇祯帝,对他的行为,也抱持充分的同情性理解。如果黄宗羲“宽宏大量”,反为杀父者开脱罪过,与构陷其父的阉党和忠实执行恶令的狱卒“一笑泯恩仇”,那是要被人们视为悖逆天理人伦的! 中国人知人论事,一向是尊重天理与常情的。御厨易牙烹了自己四岁的儿子让齐桓公品尝人肉的味道;管仲临终警告齐王说,易牙这样做没有人性,不宜为相。勾践向吴王示忠爱,尝吴王粪便测病;伍子胥一眼看透此人是装蒜。吴起亲自为士兵吮吸疽痈,其母叹其必死;《三国演义》里讲到“刘备摔阿斗”,民间知是“收买人心”……不按人性的常情常理出牌,必有奸诈,就是这样,古往今来永不变。当然,现代社会,讲人道主义,在事实真相明确、是非不被混淆的前提下,对仇人讲饶恕,对“坏人”讲宽容,不计前嫌那又是一回事。 南明时期,黄宗羲是东林党之后的“复社”领导人之一,被阉党阮大铖指为东林党余孽受到迫害。清兵南下时,黄宗羲曾组织“世忠营”武装抵抗。鲁王监国时,授职左副都御史(相当于今之中纪委副书记),也曾作为副使“乞师日本”而抵长崎,惜日本非申包胥哭秦庭时之强秦,无功而返……反清复明无望,宗羲乃奉母返里门,毕力著述和讲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廷下诏征博学鸿儒,翰林院掌院学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校长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叶方蔼向皇帝举荐黄宗羲,后又有以都御史监修明史的徐文元、刑部尚书徐乾学举荐,黄宗羲都以年老力辞。 康熙十七年,离清兵初入关的顺治元年(1644),不过34年;这一年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要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世璠兵败自杀,三藩之乱才告结束;而征服台湾郑氏王朝要到康熙二十三年。因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康熙皇帝的自信与大度:天下尚未完全平定,战争尚未结束,他就可以对曾经参与抗清战争的黄宗羲、顾炎武等前朝名士“既往不咎”地加以延揽了,这与明末不遗余力排斥异己的风气多么地不同! 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清初的皇帝有这种海纳百川的自信与度量,才使得天下归心,成就了满族王室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国267年?黄宗羲等前朝遗民,虽然不愿违背“忠君”的臣节,不愿事二主,但是显然对新朝新君是认同了:一不拒绝与新朝的官员私人交往;二不反对子女和子弟出仕新朝,比如让门人万斯同做了《明史》的主编之一,其子黄百家也入朝参与修史。这在伦理上无懈可击。因为黄宗羲自己不仅做过南明小朝廷的官,且早在天启三年他十四岁时,就被“补仁和博士弟子员”念书,享受了朱明王朝的恩惠。比他小两岁的“同学弟”顾炎武说得好,“天下(社会道德、民族文化)兴亡,匹夫有责”,而“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没有食过朱明王朝俸禄的人包括黄宗羲的子孙和门人,有什么义务要忠于前朝呢? 康熙二十九年,黄宗羲年已八十有一。“二月,圣祖仁皇帝问徐尚书乾学:‘海内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