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知识精讲 人教版.doc

初三语文《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知识精讲 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知识精讲 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短文两篇》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论“基本属实”》 【重难点分析】: 1. 把握文章的结构。 2. 学习引用资料、比较辨析的写法。 3. 难点:体会文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教学步骤】: 一. 1. 作者简介: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曾留学英国,长期从事语文研究,关心语言研究工作的发展,同时致力于普及语文知识。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 2. 解题: 《论“基本属实”》,基本属实加上引号,表明要评论的是某种有据可查的语言现象。 二. 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l段):举出病例。引出《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的一则使用“基本属实”的语言材料。 第二部分(2—4段):分析病因。再查有关资料,细致分析该处“基本属实”说法的错误所在。 第三部分(5段):作出推论。从理论上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再作推论,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第四部分(6段):提出结论。“基本”这个词不是到处可用的。 三. 文章内容分析: 1. 提问:抓住批驳文的“突破口”,本文的“突破口”是什么? “突破口”是运用“基本属实”这个词的矛盾所在: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基本属实”使人难以理解。 2. 提问:作者怎么分析该处“基本属实”说法的错误所在? 作者通过查资料证实“有蝇”,再指出没有数量问题,不能用上“基本”,最后指出使用者的心理是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来个“基本”,打了折扣。 3. 提问:第5段的推论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四层意思。 第一层(①②句)从理论上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 第二层(③句)列举正确用例,证明“基本”的用法。 第三层(④⑤句)列举错误用例,证明“基本”不能乱用。 第四层(6句)揭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4. 提问: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情趣,试举例说明。 (1)“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话说得简洁明白,干净利落地揭示了来信中的那句话存在问题。 (2)“且去查查老底再说”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且有做学问的求实态度。 (3)“实在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 ”。一针见血地指出使用者的心态,但又幽默风趣。 (4)“‘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套用“基本”的幽默语句对全文作小结。 四. 小结 本文选取典型的用词病例,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通过正反举例证明,推论出社会上使用语言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切实际的套用现成的说法,发人深省。本文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情趣,值得学习。 《“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 一. 解释下列词语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打军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 障碍:阻碍。 精彩纷呈(chéng)(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接二连三地出现。 不计其数:形容数量很多。计:核算。 典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兜儿(dōur):口袋一类的东西。 二. 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l段):举出病例。《人民日报》新闻标题《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 第二部分(2——3段):分析病因。引辞源资料,阐明病例的原因是不懂而错用成语。 第三部分(4——5段):作出推论。揭示病根,提出这个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第四部分(6段):得出结论。提出主张:多向前看,做现代人,写现代文。 三. 文章内容分析 1. 提问:课文标题有什么特点? 标题是并列的两个短语,放在一起两相对照,引人注意。 2. 提问:第1段连用6个问号起什么作用? 连用疑问句造成种种猜测,说明这个成语用得令人费解。 3. 提问:第3段再引标题下的电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电文,引出“圆满结束”。说明“偃旗息鼓”是“圆满结束”的误用。 4. 提问:第3段援引《辞源》的条目起什么作用? 援引《辞源》权威性的资料,比较辨析“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并讨论论证,得出二者不是一回事的结论,从而证明了新闻标题的错误。 5. 提问:第4段两个问句是什么问?有什么作用? 设问,引出下面的推论。 6. 提问:第5段论述了哪些内容? (1)揭示错用成语的“病根”。 (2)指出这个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7. 提问:作者认为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依我说,咱们做人要做现代人,写文也要写现代文。 8. 提问: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语言除准确、周密外,还很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尤其是口语化程度高,使文章通俗明快,上口顺耳。如“甭管它,且看下去”“敢情‘偃旗息鼓’跟‘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圆满结束’不是挺好吗?干吗要来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