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词五首》知识精讲 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词五首》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词五首》
1. 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二)过程方法目标
《词五首》
1.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 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 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词五首》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词五首》
1.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四. 知识分析
《词五首》
《望江南》
(一)文学常识:
1.《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江南好”
2.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本名歧,字少卿,太原人。因是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并在词的意境创造上表现出了杰出才能,词风艳丽华美,著有《花间集》,因而被当作花间派的开创者。同时在词的格式上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二)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优秀作品,表达了江南女子的相思之梦,思妇的离愁别恨。
(三)赏析:
梳妆罢,独倚望江楼。[叙事,动静结合]
1. 前半句,点明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晨]
2.“独”,“倚”二字写出了思妇怎样的神情?
孤独的身影,久久凝望的神情。“独”字表明女子的处境与心境都是凄清冷寂的。“望江楼”则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叙事,写景,抒情]
1.“尽”字表明时间已晚,船只靠岸,女子明知无望却还在等待。“斜晖”可见她从清晨等到了黄昏,却依然没有看到要等的人,于是倍加惆怅,失望,凄楚。
2. 后两句描写斜晖,江水,白频洲等景物,实际上暗含怎样的情感?
以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一切都如此的静寂,来衬托思妇的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正如李煜所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肠断”描写出思妇的愁肠欲断,面对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越发的惆怅。结尾凄婉动人,表现出了思妇的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四)主题:
整首词以“望”串之,写出了主人公的神情心态,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格调清新,感情真挚,景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赏析时要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渔家傲 秋思》
1. 作者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创作背景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 赏析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点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依据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三英语Unit4 Topic 1 Fantastic trip知识精讲 湘教版.doc
- 初三英语Unit4 Topic 3 Perhaps people will fly to Mars.知识精讲 湘教版.doc
- 初三英语Unit4 Travel (Lesson 13—16)知识精讲 人教版(朗文).doc
- 初三英语Unit4—Unit 6 Review知识精讲 教育科学版.doc
- 初三英语Unit4 Topic 1 The spaceship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computers知识精讲 湘教版(修订版).doc
- 初三英语Unit5 Have a good time知识精讲 人教版(朗文).doc
- 初三英语Unit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知识精讲 人教版(新目标).doc
- 初三英语Unit5 Great People (L37—L40)知识精讲 冀教版 .doc
- 初三英语Unit5 Great People(L33—L36)知识精讲 冀教版.doc
- 初三英语Unit4 Topic 3 We will live in space one day.知识精讲 湘教版(修订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