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化学复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解读大纲 高考回顾 考点预测 复习备考 一、解读大纲 08年考试大纲仍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一块分为九个部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中常用计量;化学反应与能量;溶液;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 与去年相比较,出现了以下四处变化: (1)增加了“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变“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为“初步了解”。 (2)删去“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保留了“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3)增加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4)将“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和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高考回顾 [一]、考点分布 分析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近四年的理综(全国卷Ⅰ)化学试题中的分布情况 2002 (6、7、8、11) 化学与社会、电离度、溶解度与质量分数、核外电子排布 2003 (6、7、9、10、11、12、14)同位素、阿伏加德罗定律、电解质溶液、离子方程式、化学平衡、溶解度、元素周期律 2004 (7、8、9、10、12)盐类的水解、热化学方程式、电离平衡、物质的量、物质结构 2005 (6、7、9、10、11、12、14)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物质结构、离子共存、电解原理、平衡移动、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二: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05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中的分布情况 理综全国卷(Ⅰ) 6、7、8、9、10、11、12、13 理综全国卷(Ⅱ) 6、7、9、10、11 理综全国卷(Ⅲ) 8、9、12、13 北京卷 7、8、9、12 天津卷 7、8、9、10、11 上海卷 2 、3、6、8、10、12、13、18 广东卷 1、2、3、5、6、14、15、16、17、19 江苏卷 4、7、8、9、12、13、14、16、21 [二]、特点: (1)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去年我省考题(理综全国卷Ⅰ)比例达47%。 (2)试题不偏、不怪、不超纲,难度适中,倾向于“陈题创新”。 (3)知识点的覆盖面逐年增大,在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思维能力。如去年的我省考题(理综全国卷Ⅰ)中第8题。 三、考点预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分析去年各地的高考题,我们认为2006年的高考中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一部分重点考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以选择题出现}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配平和计算{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简单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以选择题为主} 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结构,尤其是电子式与晶体类型{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出现} 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及饱和溶液溶解度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判断(与图结合)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溶液的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化学原理与电极反应式(燃料电池与三种工业即氯碱工业、电解精练、电镀的分析与应用尤其注意) 四、复习备考 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效率,就要注重方法。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尽可能通过观察、试验和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指出了学习和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正确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在第二轮复习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招: 招数一:研读考纲,把握标高 2006年的考试大纲对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而且与去年相比进行了一些变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我们要认真研究考纲,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各个项的教学要求了然于胸,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调整难度,有的放矢。 招数二:善待教材,以本为本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地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比较成熟,书本中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00多个,他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因此,必须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和理论真正弄清楚。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是这样定义的:“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背诵,粗看往往不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思索“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是指加快还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思索,对催化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