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正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2、 温故知新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 阴阳等六家。 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 《书》《诗》《礼》《乐》《春秋》。 温故知新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造者。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南宋朱熹把《论语》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孔子的人生目标明确: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使它向着有道德境界前进。(以天下为己任)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3、“引入话题”“相关链接”部分 仪封人请见(xiàn) 何患于丧(sàng) 木铎(duó) 长沮(jù) 桀(jié)溺(nì) 耦(ǒu)而耕 执舆(yú) 与(yú,同“欤”) 谁以易(yì)之 辟 (bì)人之士 耰(yōu)而不辍(chuò) 怃(wǔ)然 殆(dài) 荷(hè)蓧(diào) 杀鸡为黍(shǔ) 而食(sì)   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在选文中有多处表现。    第1则【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仪封人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第2则【 孔子及其弟子问路】长沮、桀溺答非所问。长沮的回答“是知津矣”,言外之意是孔子你周游列国,栖栖遑遑地四处奔走,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吗?对孔子的人生选择表示嘲讽。桀溺的回答是:“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且“耰而不耕”。他言外之意是孔子不如像他桀溺这样避世隐居的人对社会不满表达的更彻底,他便说话边干活,他也瞧不起孔子。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说:自己只会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自己之所以要改变这个社会,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 孔子对世间众生的深刻关怀蕴育其中,天下越混乱自己越不会选择避世,他才越要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 面对不解与嘲讽,还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第3则】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第4则】 丈人对子路的态度亦是对孔子的态度,孔子也是了解丈人的隐世追求的,子路针对丈人的一番话,可以作为孔子的代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不做官就违背了臣对君应秉持的原则。丈人懂得长幼之节不可废,却隐居躬耕废弃了君臣之义。丈人想要保持自身的清白,却违背了君臣之间的伦理准则,君子做官本来就是行义(而非谋利)。“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孔子早就知道改变无道社会的主张难以推行,但勇于担当匡救天下的责任,他不能放弃! 【第5则】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担当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课堂小结: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则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文档评论(0)

fpiaovxing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