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DNDuvick着,张世煌译.doc

育种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DNDuvick着,张世煌译.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育种对玉米产量增长的贡献 Donald N. Duvick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owa 50011 Advances in Agronomy, Vol. 86, 2005. 83-145. 慈晓科 张世煌 许振华 孙琦张世煌(译者感谢张丽和刘明协助排版和制作图表)目 ?录 5 1 上个世纪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 5 2 产量增长的影响因素 6 2.1 栽培措施 6 2.2 植物育种 7 2.2.1 农民育种 7 2.2.2 杂交种 8 2.2.3 改良群体 9 二 杂交种籽粒产量的遗传增益 10 1 关于产量遗传增益的早期报道 10 2 对产量遗传增益的最新评估 11 2.1 阿根廷 11 2.2 巴西 11 2.3 美国 11 3 育种对总的产量增益的贡献 12 4 伴随着产量遗传增益杂交种所发生的变化 13 4.1 植株和穗部性状 13 4.1.1 株高和穗位高 13 4.1.2 叶夹角 13 4.1.3 雄穗大小 14 4.1.4 叶片数 14 4.1.5 叶面积指数(LAI) 14 4.1.6 叶片卷曲度 14 4.1.7 持绿度 15 4.1.8 分蘖 15 4.1.9 开花期 15 4.1.10 吐丝期 15 4.1.11 开花吐丝期间隔(ASI) 16 4.1.12 单株穗数 16 4.1.13 子粒灌浆期 17 4.1.14 粒重 17 4.1.15 子粒蛋白质含量 17 4.1.16 子粒淀粉含量 17 4.1.17 收获指数(HI) 18 4.2 抗根倒能力 18 4.3 抗茎倒能力 19 4.4 对非生物逆境的抗性 19 4.4.1 高温 19 4.4.2 低温 20 4.4.3 干旱 21 4.4.4 土壤水分过多(水渍) 23 4.4.5 土壤缺氮 24 4.4.6 不明确的非生物逆境—“介于逆境与非逆境之间的环境” 25 4.5 对生物逆境的抗性 27 4.5.1 虫害 27 4.5.2 病害 29 4.6 对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 30 4.6.1 高密度 30 4.6.2 低密度 31 4.7 耐除草剂 32 4.8 其他生理性状 33 4.8.1 光合作用 33 4.8.2 冠层气体交换及温度 33 4.9 系谱及遗传多样性 34 4.10 分子标记 35 4.11 杂种优势: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表现 36 4.11.1 子粒产量的杂种优势 36 4.11.2 绝对杂种优势 36 4.11.3 相对杂种优势 40 4.11.4 其他性状的杂种优势 41 三 群体改良的遗传增益 42 1 与杂交种的遗传增益作比较 42 2 群体改良和系谱育种的相对贡献 45 四 分析与结论 47 1 遗传产量增益的可能原因 47 1.1 与提高子粒生产效率有关的性状变化 47 1.2 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耐性的变化 47 1.3 某些人为选择(目标)性状的表现趋于稳定 49 1.4 非人为选择(或非目标)性状保持稳定 49 2 未来产量增益的障碍因素或可能的解决途径 51 3 预 测 52 ? ??? 自1930年代早期从美国玉米带开始,在使用杂交种的地区,玉米(Zea mays L.)产量持续上升。植物育种和生产管理措施的改进共同促进了产量增长。大约50%的产量增益来自生产管理,50%来自育种。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然而,将来遗传增益的作用可能会更大些。这些年,杂交种性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各式各样生物或非生物逆境的抗性(如耐旱性)变化最大,但促进生长、发育及分配效率(如小雄穗)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年来,有些性状没有发生变化是因为育种家的人为选择使它们保持稳定(例如在美国玉米带的子粒成熟期)。还有其他一些性状,虽然育种家试图人为选择去改变它们,却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收获指数)。虽然这些年来育种家一直在选择高产,但同时对整体可靠性(dependability)进行的选择形成了对杂交种抗逆性越来越强的选择压力。在适宜或不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新杂交种都比老杂交种产量更高。新杂交种提高产量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植株提高了对大大小小逆境障碍的抗性,而不是提高了初级生产效率。 一 引 言 1 上个世纪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 ????上个世纪,许多国家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30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接着50和60年代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开始提高产量。例如:美国在20世纪头三十年里玉米平均产量水平大约为1.5 mg ha-1,从三十年代开始显著上升,到20世纪末达到8.5 mg ha-1(USDA-NASS, 2003b)。从1930-1960年美国玉米产量增益平均为63kg ha-1 year-1,接下来的四十年里为110 kg ha-1 year-1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